第438章 南下北上 (第1/1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兄长你说,这岳飞能救宋否?” 将军府中张飞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返回。 刘备瞥了一眼便看到义弟脖颈间多了点汗水,面上带了点风尘,看来多半是去演武场抒胸中郁气了。 至于这个疑问刘备心中实际上早有答案。 无论是此前那些文字的慨叹,还是那完颜构的恶评,亦或是从其中拆出来的秦桧这个名字,基本都指向了一个事实。 而且方才那背上刺字之事也说得清楚——为阶下囚时,这实在由不得刘备多想。 不过此时他还是选择反问: “那翼德是愿这岳飞救还是不救呢?” “自然还是救宋好。” 面对着兄长挑眉讶然之态,张飞分外无奈: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张飞头一次感觉自己读的书还是太少了,完全不足以解释当下的矛盾想法。 山河残破至此,谁人为贼? 天子与民,谁又为国? 这些或莫名其妙或大逆不道的想法充斥着张飞的脑袋,让这位在战阵上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困惑不已。 于是张飞便再次开始羡慕起军师的脑袋来: 若是军师,定然能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给梳理清楚吧? 或者……今晚去找军师聊聊? …… 汴梁殿中。 许或是因为对北宋之亡早已听了不止一次的关系。 赵匡胤在愤怒之余已经重新平静了下来,此刻正负手而立仰观光幕。 赵普觉得官家脸黑的愈发浓郁了,根本看不出来任何想法。 他倒是很想跟官家交流一番那太原战役或是汴梁围城之事,毕竟光幕上那后世地图相当精细,以此为推演或许还能为接下来伐北汉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但可惜尚药奉御刘翰抓着赵普的很是激动的问个不平,这个想法也只能作罢。 “赵公,这岳飞竟威勇至此,想来定能驱逐这金虏吧?” “这岳母可谓是心怀家国,无怪乎能有这名将子嗣。” “赵公,我等宋便是宋,何分南北宋?” 此外赵普还看得出来刘翰对那晋王之事也异常好奇,只是眼下这种情况确实是没办法开口问的。 于是赵普干脆换了个方向问道: “刘奉御想要这岳飞北伐功成?” 刘翰兴奋之色略微收敛,吸吸鼻子道: “谁有想要子孙作那贼虏的臣子呢?” 说着刘翰苦笑道: “吾家传医书世代为医,幸赖官家让臣享了太平,故而能安心钻研医术。” “显德年间俺来汴梁,献家传的六十余卷医书方才得了个翰林医官。” “而如今俺能奉官家诏重订《本草》,遂平生之愿也。“ 说着刘翰还不忘对赵匡胤拱手施礼,这让赵匡胤面上神色缓和不少,还不忘勉励了几句。 尔后刘翰又哀叹道: “欲精研医术,则一人之功难成。” “若贼虏入中原,彼辈蛮夷如何能懂得医术?” 或许是因为近两年一直忙于修订医书的关系,刘翰说起来絮絮叨叨不甚繁复。 但话语间无论是对故乡沧州的思念,还是对家传医术的执着,赵匡胤和赵普都听得非常明白。 而且站在赵普的角度更加明白,从后世的方向来看,医学想要精进就绝对离不开国家的财赋拨款与医学子的培养。 这金兵一来,战火来一遍,贼虏不懂医书再祸害一遍,懂医术的再被杀一批,那这百年前的医术所得恐怕就要尽做泡影。 于是最终还是赵普止住了刘翰絮絮叨叨的话头: “官家必不让刘奉御子孙移风易俗也。” 【第三次投军的岳飞已经完全算得上一个老卒,行事游刃有余。 入队之后第一件事还是平匪,但这次岳飞干脆一个人都不带,直接入了土匪寨子询问对方接不接受招安,有不服的直接一个大耳刮子扇晕,最终单枪匹马平了一个土匪寨子。 上官刘浩对他颇为信赖,待遇从优任务从重,但岳飞来者不拒,很快就声名鹊起。 看起来这次投军似乎就开始有了一点时来运转的意思。 与此同时,康王赵构的实权也上升了一次——钦宗密令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享开府之权,要求赵构领义军驰援开封。 没错,开封又又被围了。 当时就近的岳飞跟着上司一起成了赵构的打工仔。 但赵构是谁啊,你让他打那是天方夜谭,你让他跑那是一个顶俩。 一开始就想要绥靖偏安的赵构当即就跟主战的副元帅宗泽有了矛盾,而赵构也干脆,直接调令宗泽去支援澶渊好尝试解汴梁之围,但自己却借着宗泽的掩护一路疾退。 正月初赵构还在大名府(邯郸)呢,等二月底河北大元帅就已经退到了济州(菏泽)。 如果不是一路上投过来的义军坚决反对,赵构这个河北兵马大元帅绝对已经跑到河南去“督战”了。 而靖康耻便是在赵构一路南撤的这段时间里发生,徽钦二宗、赵构生母妻子女儿一干人等,以及宫女勋贵连同汴梁数万百姓,悉数被掳掠为奴押送北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