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幸和屈辱的历史。欧洲人顽固的欧洲中心论观念,阻碍了欧洲的眼光,使之长期不能正视亚

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要力量。随着冷战的终结,东西对抗已不复存在。欧盟从

经济利益出发,为开拓亚洲广阔的市场,抵销美国在这一区域的日益扩大的影响,终于同亚

洲在一张桌子上对话协商、共图发展了。

此时此刻,美国的寂寞可想而知。

东盟邀请中国参加亚欧会议,也表明东盟对中国这个东亚大国的高度重视。中国经济的

持续、高速、稳定的增长,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稳定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现实力量,同时

也是世界和亚洲和平的重要因素。

通过亚欧会议,中国与亚欧国家有机会加强交流、合作和对话。这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

放,有利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同时,也让美国了解到,强权政治与

霸权主义的市场越来越小,光顾的人也越来越小。

亚欧会议迎来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时代。

这对美国一心独霸世界的梦想而言,不是一个令美国感到愉快的消息。

如果说二战的结束,宣告了欧洲时代的终结,那么,冷战的终结也就意味着亚洲时代的

来临。

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威胁与恐吓而停顿。

4月16日,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把出版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经济与

社会调查》,在北京向新闻界公布。该《调查》对中国的渐进式的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给

予充分肯定。对中国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努力也表示肯定。这有力说明,中国的经济正处

在健康、持续的发展中。

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中。中国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到2000年,

中国在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GNP比1980年翻两番,也就是

说,平均10年翻一番。照此情况,2005年。中国人均GNP可达1000美元,2015年达2000

美元,2025年达4000美元,2035年达8000美元,2040年达12000美元。假如今后的经济

增长值与效益更好些,有些时期的增长速度更快些,那么就有理由相信,人均12000美元的

指标可以提前几年实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达到人均10000美元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中国

用30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这是一幅令人振奋的宏传蓝图。

美国不愿看到它的实现也就不奇怪了。

历史给予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契机。不抓住这个契机迅速发展壮大,到头来还是要受人家

宰割。落后就要挨打,挨打之后就更落后。这是历史的经验。为了这个经验,中华民族自鸦

片战争以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也就无力抓住发展的契机。

一部人类发展史,到处可以看见弱肉强食四个字。中华民族在自己走过的道路上,对这

四个字的理解更深刻、更独到、更完整。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到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语,1979

年)的观点,经过了130多年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中国从来没有比现在这样更懂得这句话的份量了。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

环境,高速、健康、持续地发展经济,到下世纪初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已经不是什

么神话,而是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培育和成长,必然推动改

革开放朝向纵深发展。

起步太晚,就意味走路不能太慢。

走得过快,又容易造成欲速不达。

这就是中国道路的现实。这就要求发展速度即不能太缓慢,又要避免大起大落。

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在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应保持在9%-10%为

宜。

在世界新格局的板块上。欧、亚、美三角均衡态势的出现,客观上更有利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