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会吗?”宝宝不敢想像,从洋人那里得知,目前大中国还是世界最为强大的。为什么苏荔还要这么一再的强调,这不该是一向乐观的苏荔的想法。

“居安思危,一个国家没有危机感是会出问题的。明朝曾经那么强大,不过三百年而已。额娘让你读了那么多史书,你看看,哪朝哪代能长开不败?曾经咱们是外族,现在还有人在说‘驱逐鞑虏,恢复汉人江山’。所以你皇玛法提出了大中国的概念,我们都是一个民族,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吗?我们是中华民族!我们国家里所有的族裔都在这个民族的大家庭里的一个分支,我们满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族裔。你问问洋老师们,在他们眼中,我们不分满汉回苗,我们都是大中国人。所以你将来也是,不要再提满汉一家,提了才是表明你心里并不这样认为。现在你皇玛法把小姑姑嫁到孔家,满汉不通婚的条款自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所以将来多和汉人的大氏族通婚,其实人呐都是自私的,只有相关自己的利益才会有危机感,几十年后,就没有满汉之分了。”

宝宝静静的听着,平常苏荔就常常这么说了,但这么慎重的跟自己说还是第一次,他明白苏荔这么努力的做这么多事,其实都是在做给自己看,努力的在让自己明白皇玛法有很多做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不告诉阿玛这些?”在额娘心里,应该已经早就明白,皇玛法百年之后,掌权的就应该是自己的阿玛,再后来就一定是自己了。自己不能复制这些错误,多办学校、多办医馆、加强国防、满汉一家。这都是苏荔的想法,她影响到了康熙,现在她也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但他不明白的是,她不去影响胤禛,是因为胤禛无法影响到,还是因为苏荔觉得胤禛也许会比康熙做得好?

“你愿意听你老婆天天跟你说长道短,指导你该怎么做吗?更何况额娘只是你阿玛的侧福晋,还不是老婆。”苏荔摇头,敲敲儿子的头,“因为你是我儿子,所以我可以完全的放心的告诉你这么多事,让你成为千古圣君,比唐太宗、比你皇玛法更加名副其实的圣君。”

“他们不名副其实?”宝宝愣了一下,还没人敢这么说,苏荔虽然会常常跟他谈起古代的帝王得失,但只会泛泛而谈,不会这么深入的把自己带进去,这是额娘第一次认真的谈到自己将来可能继位的事。现在额娘终于明白的告诉他,她从没把他当世子培养,而是在培养一位国之圣君。因为眼光不同,于是,她所做的事从不会屑于跟内院这些人争执。想到这儿,宝宝的胸挺得更直了,第一次感到了自己额娘的目光高远。

第251章 帝王的胸怀

唐太宗很了不起,文治武功、自尊自强,他有大胸怀T7朝,并且是有兼容并举、海纳百川气度的一代明君,‘深根固本,治安中国’就是他提出来的,所以你皇玛法把咱们这个国家改为‘中国’,其实早有出处》可是他有自己的缺憾,晚年时,他骄奢淫逸,在太子的问题上,也做错了很多事,再有就是亲征高句丽这件事,以举全国之力来打一场惨烈的战争,却无功而返。虽然他这么做是为了儿子,想为儿子扫平障碍,其实唐高宗并不是窝囊废,他甚至于在成就上可以说是和太宗不相伯仲,只是武则天成为他的污点罢了。但在额娘看,其实高宗更像是男人,他在世之时,任用贤能,并且能把武则天的作用挥到最大的地步,只有自信的男人才会这样,因为你是我的妻子,所以你成功也是我的成功。明白吗?你皇玛法其实也是好皇上,八岁登基,每一步都步步惊心,可是说实话,你皇玛法的心胸不够开阔,他没有一个帝王应有的自信心和胸怀!”

苏荔吐了一口气,来到大清之后,这还是她第一次这么痛快的说话,因为对象是儿子,于是说得格外畅快。

“你要学唐太宗,而不是你皇玛法,要知道,李世民也不是纯正的汉人,他有胡人血统,所以他跟你皇玛法一样,身上都有汉人的血液,所以,你要努力告诉天下人,汉民族其实在唐时便已经不太纯正,一个国家的展就是不断的融合不断的净化的!这就是大中国的含意,我们有一个不断融合,不断包容的民族性,所以你皇玛法现在这么强调大中国的概念,你也是,要不断的强调,我们是大中华!”

宝宝第一次看到母亲这么慎重的谈起历史,谈到帝王的胸怀,就好像这些早就长在她的血液之中,她手不释卷,却被阿玛说书读到了狗肚子里。可是想想,只是她读的书是胤禛看来女子不该读的书。

“皇玛法紧锁关外你觉得是为什么?”苏荔继续问道,这是实务了,有具体的案例,让宝宝能更直观的说明苏荔的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