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正因为现在郑王的势力不能跟赵王比,我现在投奔过去,还有一席之地。等将来郑王与赵王平起平坐的时候,我再投奔过去。郑王也会不屑一顾的。”玉飞杨眼里点燃着一团火苗。

“少东家,这是豪赌。现在没有任何迹象显明郑王与赵王有了一角雌雄的资本,你这就下赌注,太危险了。”老坤不赞同。

“郑王有这个资本。”老坤不明所以地看着玉飞扬。

“这个资本就是贵郡主温婉。温婉郡主与郑王的样貌,注定了她是站在郑王一边。贤妃跟赵王是何等人物,温婉郡主在他们手里,却从来没有吃过亏。这几年贵郡主的名声被传成那样,可她一点都在乎,该怎么做仍然怎么做。可是她只一次反击,就把贤妃子他们几年的谋算,所做的努力一下全都翻盘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孩子有着超出寻常的智慧,还有极强的隐忍与耐力。郑王文采武略不输于赵王。以往他输在出生,输在于没有得用拖后腿的母家。可是现在,内有温婉郡主,外有苏相大人。与灏亲王名为叔侄,实为至交好友。人脉关系,郑王没有一样输于赵王。我敢断定,这次事后,郑王一定会留在京城的。”玉飞扬说得自信无比。

“那,真要投奔了郑王,就是跟二老爷撕破了脸,家族里长老可能不会答应?”老坤还是面色犹豫。

“这些年,我们每年拿了多少钱填这个无底洞,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赵王也只是利用我们,并没有真心把我们放在心上。在他心里,我们也只是下三流的行当。二叔一家没为家族做任何贡献,却仗着堂妹在王爷里得宠,就在家族里耀武扬威。连父亲都要退让一二。堂妹为什么能得赵王高看一眼,还不是我们出的大笔的银钱。以往我们基本都肯定是赵王即位,也都忍让着。可现在不一样。他要闹,就让他闹。这些年我的窝囊气也受够了,他闹,就分家。”玉飞扬关键时候还是很有魄力的。

“可是就算这样,也只能是你的猜测?”老坤举棋不定。

“投奔郑王,如你所说,相当于是一场真正豪赌。而我赌的原因,不在于郑王,在于温婉郡主。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被人算计得没有回旋余地。就为这,也值得我们赌一场。坤叔,你不需要犹豫的。这样反而更好。你想,如果最后是赵王落败,我们玉家就得全军覆没。现在,不管哪一方,我们还都有余地了。”玉飞扬的话,终于让叫老坤的掌柜点头。出去传信。

作戏做全套,玉飞扬发动京城里的商人,他带头捐献了十万两,其他商人也都纷纷跟风。一个国家最富有人群自然是商人。这么一弄,也弄了五十多万两银子。皇帝容颜大悦,知道原因后,重重奖赏了温婉。发起人玉飞扬等几个重捐款的人什么都没有。

温婉得了消息,想了想。天下最富有的,恰恰就是达官贵人看不起的商人。要是让他们出钱,大力捐款,可不比让那些官员捐款的强上百倍不止。因为温婉的带头作用,京城的官员全都捐献了俸禄。那地方上的官员还能跑了。好在有皇帝后面发下的圣旨,否则,还不得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温婉想了想,要是给那些没地位的商人一点甜头,肯定能起到非常大的效果。所以在第二天陪着皇帝的时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写道“皇帝外公,要让马儿跑得快,就得给马儿吃草。马儿吃了草,跑起来才更卖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哈哈,哈哈,你这个丫头……好,传朕口喻,朕准备赏赐‘义商’二字,给捐款前三位的商户。”下面的人挤破了脑袋。别小看这义赏两字,有了这两字,挂在自己家商店门口,那可就得少多少的麻烦。特别是那些大商人,跟人说起来,也是光宗耀祖无上光荣的事情。所以,皇帝金口一开,下面竞争得非常激烈。

最后角逐出三位,一是全国首富姜家,一是晋商李家,再有就是利发商行玉家。也就这么一句话,又筹集到了八十多万两银子。

皇帝也没食言,果然写了两字‘义商’描绘三份旗帜赏赐给了这三家(皇帝的墨宝他们还没资格得到)。

温婉赞叹啊,皇帝就是皇帝啊,两字价值百万之金。抵得过她几年来的所有努力,这是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啊。

玉飞扬看着手里明黄色旗帜上的‘义商’,二十万两,拿到这一面旗帜,值得。如果之前他心里也有一分犹豫,那先却是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坤叔,父亲可有传信回来?”

老坤点头“老爷同意了少爷你的建议,也按照少爷说的在准备。二老爷得知消息,跟老爷大闹了一场。现在族里的长老纷纷站出来,不赞同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