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部分 (第1/4页)

米相大人见着温婉铁青着脸。虽然知道不合时宜,但仍然劝说温婉放人:“郡主,这样僵着也不是个事。”

温婉哼哼,敢威胁她。成,尽量威胁吧:“不去管他们,爱跪多久就让他们跪着。”温婉继续处理朝政。

温婉不得不感叹,这些人从上午一直跪到晚上,有大半的人晕倒了。晕倒一个拖走一个。

温婉嗤笑道:“更我耍横的,我可不是皇帝舅舅。不怕他们给我记上一笔说我是个糊涂郡主。”皇帝希望当明君,不想自己被御史说成是昏君。她可不怕。只要不死在她府邸里。爱死哪去死哪去。至于说将她记为糊涂郡主,糊涂郡主就糊涂郡主。千古留名,留那名做什么。千年后,她灰灰都没了。

温婉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直接宣布了对昨天胆敢跟她示威的一群人的处置。罢了三个带头御史官的官职,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这三个人有生之年朝廷都不得录用。而三位御史官之中,有着苏显。另外那些人,大大小小也都有了惩处。

满朝文武对于温婉这强硬的手段心下胆寒不已。连皇上都对御史官留三分余地。可郡主却是半分的余地都不留。

温婉心里冷笑。若是政务上她处置的有所稳妥,温婉不介意他们上折子指出来。若是真有不妥当她也会听从众人的建议。但这些人明摆着是鸡蛋里挑骨头,想挑她的骨头,也得掂量掂量你们有没有那个份量。传说之中御史都是铁骨铮铮,她倒要看看这些御史是否真是铁骨铮铮,还是吃软怕硬。

温婉这其实也是心头有一团火气。李义是这样,现在这些御史也这样,都将她当成软柿子,好欺负。

温婉的这重罚,御史没表现出铁骨铮铮。表现出欺软怕硬来了。这次御史的抗议。以惨败告终。

苏显被罢官,心情万分的低落。回到家。没多会就去见了老相爷。将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相爷。

苏显其实不想掺和进去的,如老相爷所说,温婉压根就不在乎名声。你用这个去逼迫,对从小就不知道名声为何物的温婉半点用处都没。可是他身为都察御史里的二把手,若是冷眼旁观,到时候还不得被下属唾弃。只是真没想到,温婉的手段竟然这么强硬。

相爷沉吟片刻后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苏显急了:“爹,若只是罢官也就是了。但是郡主当着朝堂的大臣说,再不录用了。”其实他很郁闷了,若只是罢官,以后再起复就是了。可现在温婉当着朝臣的面说再不录用,断了他的仕途了。

相爷面色柔和:“你也到了致休的年龄。如今退出这个是非圈子,也是好事。杨儿以后,就放外任,不要回京任职。”

苏显有些疑惑:“爹……”

苏相不急不缓地说道:“皇上班师回朝,就是三皇子与温婉郡主的角逐的开始。我们苏家没有能人,不要趟这浑水。”

苏相认为温婉的胜算更大。温婉对皇帝的心思把握的极好,由温婉调教出来的翎昸,肯定会让皇帝满意的。可是苏家有一处硬伤,那就是没有人才,没有让温婉看上眼的人才。既然没有人才,趟了这浑水也得不到巨大的利益,那就没必要去跟着掺和了。

虽然说苏相认为温婉的算账大。但这风险毕竟太大,不管怎么说,三皇子不是吃素的。这种角逐,到时候损伤的肯定不是三皇子跟温婉,而是下面的朝臣。

苏显明白他爹的意思。既然得不到巨大的利益,那还不弱安安稳稳的。好好培养子孙。慢慢谋算。

温婉不知道。老相爷竟然会想得如此长远。

夏影听了温婉的牢骚,笑着说道:“如郡主这样的性子,做这个确实是苦差。”温婉的性子受不得约束,耽于享乐,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前做生意的时候,温婉都是提出方针策略。下面的都是由大掌柜的具体操作。对于细节问题可以提。但是总体的方针策略那是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可能让人指着骂。

温婉嘟囔着:“以前只是觉得御史讨厌。我现在是恨不得将他们的嘴巴堵住。烦死了。以后御史来了一律不见。他们的奏折我也不看了。让他们有怨跟皇帝舅舅诉去。再被他们折腾,我得折寿。”

温婉想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官魏征。心里暗暗佩服唐太宗,唐太宗得有多宽大的心怀才能容纳得了魏征这个喋喋不休的御史官啊(温婉认为魏征肯定比韩国柱更烦)。所以说,明君真不是人当的。

温婉在恼了这次以后。终于想通了,御史那些神马的都是浮云。当它不存在就不堵心了。

温婉在中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