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司马家也配?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毋丘俭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华表。 “原来是华君啊,不必多礼,请坐吧。” 华表再次拜谢了毋丘俭,这才小心翼翼的坐在了他的身边,模样很是乖巧。 毋丘俭打量着他,笑着说道:“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我们常常相见,算不得友人,也能算是旧识,今日再见,何以这般拘束呢?” “大将军神威,先击胡酋,屠其王城,又败吴贼,斩获数万,天下谁人不敬呢?” 毋丘俭没有回答,严肃的说道:“当初你的父亲还在的时候,文帝在吴国取得大胜,他却曾上奏说: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应该注重农业生产,安定百姓,只要为百姓们解决了饥寒的危机,积累十数年,外贼不攻自破。” “文帝听从,收兵养国,废除旧的制度,安定百姓,鼓励农桑,使得大魏国力大涨。” “我常读博平敬侯诸多奏表,每一次都觉得受益匪浅。” “如今你带着诏令前来淮南,是为了安定百姓而来?又或是为引起战乱而来呢?” 华表顿时无言以对。 华歆因为负责禅让的仪式,故而在后世名声不是很好。 可是在曹魏这边,他的名望是非常高的,他的私德极高,为人清贫,举荐提拔都很公正,不结党营私,甚至,作为世家大族的他,曾上书曹丕,认为提拔官员只看道德是不对的,要对他们进行考试,考察他们的才能,然后再委任。 虽说知识被世家大族垄断,这样的选拔还是对世家有利,可能不会考出一群只懂得服散的狗贼。 同时,他还劝说曹丕,让他不要总是打仗,劝说他改变曹操时的军管制度,放宽社会环境,将精力放在让百姓吃饱的事情上。 曹丕之所以在曹魏民间的名声不错,其中还是有华歆的功劳。 王朗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在后世的名声不是很好,可他的私德也不差,也曾多次劝说曹丕,让他减少对百姓的刑罚,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华表赶忙说道:“镇东大将军,我此番前来,乃是为了安定百姓而来的。” “哦?愿闻其详。” 华表这才大声说道:“将军,您的功劳,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当今庙堂想要以您为太尉” “好了何必再说这些呢?你是个君子,我不愿意在你的面前说谎。” “司马师的行为,人神共愤,他让我前往庙堂,不就是想收走我手中的淮南精锐吗?” “你还怎么说是为了安定百姓而来呢?” 华表茫然,欲言又止。 他看着凝视着自己的毋丘俭,苦笑着说道:“将军,我真的是为了安定百姓而来的,既然您以实言告知,那就请允许我用实言回答。” “将军因为自己私人的喜怒,就想要引起一场战事,这将会牵连周边数个州郡,最后获利的只能是蜀贼和吴贼。” “我这次前来,就是为了平息这场战乱啊。” “我前来的时候,大将军几次叮嘱我,若是他有什么得罪了您的地方,他可以亲自向您请罪,只要您愿意到庙堂里担任三公,他不会再说起过去的事情,您的宗族之人,都能封侯,大将军愿意与您共治天下,保我大魏江山。” “大将军乃是仁德之人,实在不愿意看到我大魏同室操戈,无端的给了蜀吴方便。” “大将军有言,可以授予您土地,给与您官爵,可以与您联姻,让您的宗族与国同贵,他可以发誓,绝对不会追究过去的事情。” 华表硬着头皮说着这些话。 毋丘俭忽然大笑了起来。 “是要指着洛水来发誓吗?” 华表顿时哑然。 可此刻又不能退缩,他再次说道:“将军,我可以担保,大将军绝对不会谋害您,大将军对您还是非常敬重的他曾多次说,您是大魏栋梁” 毋丘俭无动于衷,只是轻轻摇着头。 “这不是我所重视的。” 华表再次问道:“大将军,那您到底还有什么顾虑呢?您到底想要什么呢?只要您开口,大将军都可以给您” 华表实在是无法理解面前这个人,他到底为什么要铁了心的跟大将军作对呢? 名望,官爵,土地,大将军什么都能给你啊,到底是为什么呢?? 毋丘俭看向了远处,回忆着过往。 “我父亲出身贫寒,太祖皇帝不在意他的出身,提拔了他,使我一家不再为衣食而忧,文皇帝又重用他,给与重任,使治一郡之地。” “父亲逝世之后,文皇帝看我幼弱,就提拔我来陪伴明皇帝。” “明皇帝不在意我才能短浅,对我甚是信任,恩宠有加。” “我食魏禄者也,安敢弃大义与不顾,与篡国之贼同流合污?!” “君问我所求,我所求者,乃是辅佐我大魏圣主,铲除国贼,匡扶社稷,安定百姓,开不世之太平!!” 毋丘俭低着头,俯视着面前的华表。 “不知大将军可能予我?!” 华表浑身都哆嗦了起来,可回想着大将军在临行之前的嘱托,他还是强忍着心里的恐惧,继续说道:“将军此言不妥!”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