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清谈之辈 (第1/1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寿春。 文钦大步走进了府内,又朝着毋丘俭的书房走去,这一路上,府内官吏们纷纷行礼拜见,文钦只是点头回礼,就这么一路走到了书房门口,叩响了书房大门。 “将军。” “进来吧。” 文钦随即走进了书房内,关上了门,然后笑着坐在了毋丘俭的面前。 毋丘俭并非是独自一人,他身边还有一个人,正是那毋丘甸。 “那几个重要目标都已经杀干净了,人我已经召回了,是不是该派人去整顿了?” 若是有外人在,听到这番话,结合在各地所发生的动乱,定然是会吓得跳起来。 地方上的动乱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日,这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 在王元起事之后,河北最先效仿,各地都出现了杀官造反的情况,这才导致司马师急忙将何曾派往河北,来镇压当地叛乱的农民,游侠,商贾等群体。 而这样的矛盾不只是存在与河北,中原各地其实都有,但是规模没有河北那么大,也没有那么广。 听到文钦的话,毋丘俭点了点头。 “淮南毕竟是直面东吴,不能将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也不能让百姓们遭受太大的伤害且去镇压吧,但是要保密,对各地交通的把守不能取缔,就说郡内大乱,正在平定。” 文钦点点头,随即咧嘴笑了起来。 “哈哈哈,那几个人平日里仗着在庙堂有人,可是相当的蛮横,先前我们找他们囤积粮食,他们都说无粮可用,只是用一些牛羊来糊弄我们。” “作恶多端,勾结官吏,相互庇护,想要彻查都是那么的麻烦。” “这下可好,连官吏带着这些狗贼,一并给清除了。” “大将军可知从他们那里弄到了多少粮食?说起来您都不会相信这些奸贼居然” “好了。” 毋丘俭打断了面前的文钦,严肃的说道:“此番乃是庙堂迟迟不派发春耕之物,导致百姓叛乱,其中有些士卒,是因为边军所需的粮食没有拨发,有功将士没有得到晋升,加上东吴的挑拨,故而参与了叛乱这完全是因为庙堂的过错,是尚书台的失职!” “尚书台导致民变,使得这么多人死伤!还使的我军心动乱,不听诏令!” “大族们家里的粮食,都被那些叛贼所劫掠,我并不关心他们家中的粮食有多少,我只是需要尚书台给我一个答复!他们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呢?!” 毋丘俭皱着眉头,神色极为严肃。 文钦听闻,赶忙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大将军说的对,此番叛乱,使我淮南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最贤明的官吏都被杀死了,有贤名的大族被攻破,我们军队都遭受了动乱,无法及时安抚,司马师是如何治理尚书台的?!” “定然要上奏!!” 毋丘俭没有开口反驳。 文钦“怒气冲冲”的离开了此处,再也没有方才的神色。 毋丘甸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毋丘甸才刚回来,直到他回到此处,毋丘俭方才相信了洛阳内所发生的事情,然后,他就再次接见了胡奋,胡奋将司马师的命令告知了他。 然后,不久之后,淮南几个县就爆发了民变。 这种民变并非是强行产生的,这是本来就存在的。 他们所做的只是催化了一下。 就如门阀政治一样,曹髦提前将门阀政治拉到了司马师的面前,让司马师看着办,而司马师则是将门阀政治会引起的民变也提前带到了群臣的面前,让群臣看着办。 毋丘甸的神色很是悲伤。 “父亲河南之地倒也还好,被牵连的郡县不过寥寥几个,但是河北,大概就不一样了。” “这样的动乱,不知多少无辜的人要被杀死,不知多少房屋会被烧毁,耕地将被破坏,唉,这都是大魏的子民” 毋丘甸显然是有些心疼。 他心疼的不是那些世家大族,而是那些被牵连进来的百姓,那些被破坏的建筑 毋丘俭却板着脸,他严肃的说道:“这是迟早的事情。” “自从文皇帝以来,地方恶政,堆积的越来越严重,大族子弟各个担任官员,这些人到了庙堂,又想方设法的为自己宗族谋利,他们的族人在地方上,无恶不作,包庇豪强,独霸一方,他们夺走了所有的东西,越发的不给百姓们留下活路。” “扬州在诸多州郡里,还算是个不错的地方,都已经糜烂到了这种地步。” “地方吏员都是豪强来担任,官员则是世家,他们的土地数不胜数,粮食更是不用多说,越来越多的百姓被迫成为了流民,就算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民变也迟早会爆发,会死掉更多人。” “可现在,事情还在我们的控制之中。” “这些豪族平日里豪横,不就是因为手里有强弩吗?” “那强弩能让他们要别人的命,也能要了他们的命,就算再高贵,再自命不凡,强弩也是一发一个!将这些吸血的蛀虫杀干净了,起码三十年内,他们无法缓过劲来,这能拯救更多的人。”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