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后生皆可畏 (第1/1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裴公这些时日里非常的忙碌,却不怎么愿意与我相见。” “他不喜华公,故而对吏部上下皆有不喜。” 曹髦摇着头,这家伙啊,可谓是劣迹斑斑,跟钟会差不多,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谁都不放在眼里,总是喜欢摆谱,跟谁能都说上几句。 对这家伙,还是得略微强势一下,时不时进行敲打! 这段时日的洛阳,算是格外的忙碌。 自从皇帝改元之后,整个大魏庙堂都开始高速运作,过去是将领们在忙,如今则是庙堂来善后。 那么大的地盘忽然并入,要解决的事情极多。 还是老问题,地方郡县的划分问题。 这件事可是相当的费脑子。 若是处置不当,还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以王昶为首的老臣们,一直都是认为要细分州郡。 他们想要在南边增设好几个州,他们甚至计划将交州一分为二,以龙川等地为核心,设立一个广州,与交州互相帮衬。 而对荆扬,他们也准备细分郡县,将那几个大郡拆分成密密麻麻的小郡。 可以钟会为首的年轻派却反对这样的分法。 他们认为这样做会造成人力上的浪费,无端的增加了庙堂的支出,还多出了很多个位置来。 钟会甚至公开表示:王昶等人多设州郡,是为了给自家的子弟们多安排出路,为了增加官位,让近亲们都能当上官员。 鲁芝却反对这个说法,鲁芝上书皇帝,认为钟会这些人提议整合郡县,不利于庙堂的治理,反而增加了叛乱的风险。 双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这不只是要重新划分南方那么简单,他们甚至想要重新划分整个天下。 因为如今天下大一统,过往的很多划分是因为战事方便,如今没有战事,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了。 例如在幽,官员们就提议增设平州,在雍凉地区增设秦州,在荆扬增设江州,湘州。 曹髦略微的计算了一下,按着尚书台的说法,这么一套流程分下来,大魏起码得有二十一个州。 其实细分州对曹髦来说是好事。 因为州只需要增设刺史,而刺史则是皇帝的耳目,在皇权兴盛的时候,刺史就是地方上最强力的监察者。 曹髦麾下负责监察的人更多,这对收权以及治理地方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要细分郡,这个曹髦就有些不太能接受了。 虽然从治理的角度来说,细细划分确实能加强行政效率,但是这多一个郡,所要安排的官员体系可跟安排一个刺史不同啊! 这样下来,庙堂的支出便实在是太大了。 在取缔了公田制后,庙堂也没有以往那般的底气,在前两年,庙堂的收入并没有再次爆发性的增加,而是迎来了一个平稳的阶段,升升降降的。 这其中有打仗太多的原因,也有新征服地区没能给庙堂带来太多经济效益的原因。 别看曹魏征服了天下,可为了安抚这些地方,曹髦对蜀地和吴地都颁发了免税政策,大魏庙堂甚至还要去花钱负责建设和修补战乱留下的创伤。 这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曹髦都已经开始想着要降低军事开支来进行建设了,在这个时候再提升支出,这是曹髦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乎庙堂的商谈也就僵持了下来。 裴秀却没有参与这些琐事,他还在为了学校的事情而四处奔波。 这些时日里,他基本都是待在太学里,跟着太学的那些博士们商谈教化天下的问题。 想要说服他们,其实并不容易。 但是裴秀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 王昶刚刚回到了府邸,就得知裴秀等待自己已经很久了。 裴秀的年纪其实并不大,他只比钟会大了一岁而已。 但是因为平日里的性格,钟会并不将他当作是威胁。 他比王昶的儿子都要年轻,王昶却非常的看好这个年轻后生。 他一直都觉得,裴秀是可造之才,他适合在太平时日里担任尚书令。 若是遇到打仗或是急需处置大事的时候,裴秀不是一个合格的尚书令,他的性格有些懒散,好服散饮酒,不是很喜欢做事,不积极。 可若是天下平定了,那他将会是极为出色的尚书令,他在位的话,他能确保整个社稷不会出现一件糟心事,因为他厌恶麻烦,任何事情有了引起麻烦的苗头,就会被他直接掐灭。 历史上的裴秀也确实如此,这位兄台上位之后,因为私人德行问题被不断的弹劾。 不过当时他辅佐的可是老好人安世,在安世面前弹劾别人一般是不会成功的,裴秀就被安世护下,随即开始了执掌尚书台,然后就以极为稳妥的方式,让司马炎完成了从晋王到晋帝的过渡,其中居然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利的事情,当他服散过度死掉之后,西晋政务就开始变得混乱。 王昶笑呵呵的看着他,请他跟着自己走进书房,还令人给他倒茶。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