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当作同僚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朝议非常的顺利,群臣也都认可了杜预的说法。 尽管诸葛诞还是觉得应当主抓边塞开发,但是原先的绝大多数反对派此刻都变成了支持派。 国库的钱,能花点就花点吧。 抄家多伤和气啊。 朝议很快便结束了。 杜预都不曾想到会如此的顺利,就在杜预刚刚走出了皇宫的时候,忽然有人叫住了他。 杜预赶忙转过身来,“钟仆射。” 钟会趾高气扬的走到了他的身边,打量着他,“这提议着实不错,不过,这是你自己的想法的吗?” 杜预心头一颤,“是我与陛下商谈出来的结果。” 钟会挥了挥手,“如今我执掌尚书台,且不管是谁提出来的,能做好,也算是我治理有方了。” “你打算如何去做这件事呢?” 杜预正要开口,钟会就示意他跟上自己,坐上了马车。 两人坐在马车内,看着周围这些奏表文书,杜预也是忍不住暗自惊叹。 也难怪陛下会如此重用他,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做,此人也确实对得起陛下的重视。 这马车都被他给变成书房了! 若是这性格能稍微收一收,也不失为名臣。 钟会随意从一旁拿来了奏表,捧在手里,“你说你的想法,不必理我。” 杜预抿了抿嘴,便开口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各州刺史来做这件事,我准备给各地刺史下令,让他们统计州内需要安置之人的数量,再按着各地的情况,批准他们进行建设。” “先前各州都曾上奏,有修补建设之需,我却不曾答应,这次正好借助此势,一同完成。” “地方上百姓的统计,安置,分发,带领,他们所需的工具等诸多杂事,皆可以由州郡来承担,庙堂只需要批准他们的建设计划,按着各州的人数来提供粮食和工具的援助” 杜预越说越说,甚至说起了对各地建设大事的一些想法。 如今天下各地,州刺史基本都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些人都是曹髦层层选拔出来的贤臣,说他们会趁机从国库偷粮食,杜预觉得这不太可能。 到了郡里,郡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整顿和考核,不敢说他们各个都是正人君子,道德之臣,但是九成应该都不会犯下什么过错。 再到县令,这可能就不太好说了。 故而,杜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叮嘱刺史们,要防止出现粮食被大量克扣,导致这些干活的人每天都吃不饱,到时候出现大量饿死饿杀的情况,最后各地都出现大规模叛乱 杜预说的很是认真,可是当他看向了面前这位的时候,钟会却摇头晃脑的看着手里的文书,心思似乎完全不在杜预的身上。 杜预虽然不愿意得罪权贵,但是被这般羞辱,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悦。 他当即就不再说话了。 谁知,他刚刚停下来,钟会便开口问道:“就这些?” “倘若就你所说的这么简单,天下岂不是会叛乱不断,风波不止?” 听到钟会的质问,杜预再次开口说了起来,这一次他说的更加详细具体,实际上,这么大的工程,细说的话是多久都说不完的。 当人数达到一个规模之后,再小的问题都会变成大问题,光是他们拉失都能成为一个大问题,何况是其他的。 但是钟会要听,那杜预便讲。 杜预显然是做过准备的,从庙堂对这些人的粮食补贴,说到冬衣,再说到了那些无家可归者的安置,说起了维持秩序 当两人回到了钟会府邸的时候,杜预都不曾说完,两人进了书房,杜预继续讲述着,钟会则是处理着手里的奏表。 杜预说的是口干舌燥。 他也不明白钟会到底是想要听自己的想法,还是在故意折腾自己。 杜预跟羊祜都是那种很懂得保护自己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去得罪权贵,尤其是钟会这样不正常的权贵。 “好” 钟会忽然放下了手里的笔,抬头看向了杜预。 “你是认真想过这件事的。” “当今庙堂里多是靠着谄媚上位的奸贼,伱还是有些治政之能的,能从多个方面着想,还拿出了对应的解决之法。” “往后我若是担任尚书令,身边自然就需要像你这样的后生来相辅。” 他从一旁拿出了文书,递给了面前的杜预。 “这是” “这是你要的各地需要安置百姓的统计表,只有中原几州,下头那几行都是,其余各地的会在不久后送来。” 杜预一愣,随即问道:“您是” 钟会此刻认真的说道:“这处置政务啊,不是说你遇到什么事就去想办法解决什么事,在拟定一个政策的时候,你就该去想到这政策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做好对后续影响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去做。” “处置政务犹如修建一座大厦,打地基的时候就得去测量整个大厦的道路,而你们这些人,将治理政务当作是赶路,遇水便搭桥,遇山便越岭这如何能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