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 (第1/4页)

此人四十来岁,身材颀长结实,作文士打扮,有一个乎常人的高额,目光尖锐,蓄有一摄小胡子,外型潇洒好看。 元越泽微微颔。 番禺郡的俚僚领袖王仲宣大笑道:“我们收到消息说,川帮和巴盟知道我们荡平川南,已结成联盟声援我们,弄得成都形势更趋紧张。”

他与陈智佛年纪相仿,身材肥胖,如同水桶,胀鼓鼓的大肚尤为显眼,偏是予人灵动活跃的相反感觉。 元越泽想起范卓,心忖成都一向是诸族聚居之地,川帮和巴盟在城内势力根深蒂固,解晖肯定不敢赶对方出城,否则只会在外敌攻来前惹起内乱,所以只要封锁城门,川帮和巴盟各族家族庞大,为保家族当然也不会蠢到主动与解晖作对。在这样微妙的平衡面前,内部矛盾已无威胁。 想到这里,他问宋法亮道:“法亮打算如何对付成都?”

宋法亮沉吟道:“我们城内探子报告说,守军人数也在十万以上,且敌人背城而战,深沟高垒,可借助高墙上的投石机和居高临下的弩箭增加防卫力,故不惧我们正面的任何冲击。末将暂时的计策就是围城后留其一角,攻心的同时继续通过水道集结物资兵力,趁机将成都四周城镇完全控制下来。在对方士气低迷时再动雷霆突袭。”

元越泽叹道:“攻城始终都是下下之选,法亮此法甚好。我们由于有水道支援,所以进退自如,物资无忧。且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距很大,如北方这个时候冰封雪盖,只有停战,南方除了稍冷些许,与秋季实无差别,士兵们也不会遭太多的罪。”

“虎衣红粉”欧阳倩插口道:“我们可否在攻心的同时以计快消耗城内守军的器材?比如箭矢。”

元越泽四人微微一呆后立即点头。 他们早看出对方有意针对元越泽的斩战术,所以此法再难建功,因为他毕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上万人面前,他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宋法亮的围而不攻,开其一角是自古常被人用的计策,如今年关已至,双方不选择立即开战,只会为宋家军赢得更高的赞誉和人心。 欧阳倩此女也不简单,简单一计正是攻城的良法之一。华翠微曾有云:军器三十有六,弓为。武艺一十有八,而矢为第一。由此可知弓矢在战争上的重要性。即使有城可任由带兵器出城入城,却严禁带弓弩,正因弓弩具远距射伤人的威胁力。在战争中弓弩更是必备之物,若守城方面缺箭,纵有坚墙高垒亦形同虚设。 翌日,宋家军留两千人镇守双流,大军开始往二十余里外的成都推进,在城外十里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开始驻扎,分工有序地运工具、设营帐、建高寨、挖深壕、结栅垒,经过四天才立稳脚步,完成了整个包围的阵势。 成都上空战云密布,弥漫着大战即来的紧张气氛,敌我双方任何一人都不敢有懈怠。 当晚,可达志独立山丘,凝望南方的成都。 古圣孙武曾将城市大别作两类:凡居于高处或背靠山岭、又有良好水源的城堡叫“雄城”极难被攻克;凡居于低处,或两山之间,又或背靠谷地,水草不盛的叫“牝城”只要有足够力量,一攻便破。经过加固的成都坚实严固,城墙厚高,护城河深阔,足可抵挡外来的仰攻、攀登和撞击,乃典型的“雄城”只以目下的一半兵力就能守稳,何况现在双方人数并无多大差别,宋家军正面破城的几率微乎其微。 他与元越泽负责守在成都北面,就是为了截断可能潜伏在暗中的李唐援军。 元越泽的声音传入他的耳内,道:“可兄心情忧虑,可是在担心我们无法破城?”

可达志循声望去,只见成都方向,一个小黑点迅扩大,正是说话的元越泽。于是道:“元兄潜入城内拜访范帮主,可曾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元越泽来到他身旁停下,耸肩撇嘴,道:“李建成和解晖等重要将领也都见不着,我找遍独尊堡和蜀王府也没他们半个人影。范帮主与我约定,我们若攻入城内,他与巴盟四族必定接应我们!”

可达志笑道:“恐怕你放出黑王高空巡视也难以现他们的身影,否则他们凭什么敢和你作对?”

元越泽点头表示明白。后面突然有士兵来报,城南方面的“借箭”之计已完结,以特制的厚皮甲共获过万支箭矢,宋家军士受伤者占了一部分,无一人死亡。 二人并无多大反应,只因敌人并非傻子,第一次可能上当,下次就难说了。 可达志凝望着宽阔的护城河,沉声道:“只要在年后将我们积攒的泥沙填入护城河,就可以展开全面进攻。”

元越泽同意道:“那时城内的士气也该低了许多。”

“至少也得等春暖花开后才进攻吧!”

一阵轻柔悦耳的娇笑声音清晰地传入二人耳内,二人眼前一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