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港商报》,《大公报》都安排了记者参加,当然还有一些八卦报纸的记者,前者是报道正面消息的,后者则是报道小道消息的,因为来出席的几个香港大腕,不过是大家都在猜测的黑社会而已,那么现在曾羽就是要显示,无论猜测的还是如何,他们绝对尊敬曾羽。

在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羽侃侃而谈,面对众多的记者提问,无论是多么刁钻的问题,他总是微笑着一一应对。陈琳坐在下边看着他应对自如谈笑自若的举止,眼神里充满着崇拜。主席台上,还坐着在医院才出来几天的刘律师,嘴角是笑容骄傲而自然。

第三十六章 步步为营 5

54.

《大公报》的记者首先发问:曾先生,为什么您要在北京成立投资公司?您难道如小道消息所说,要为进入政界做准备么?曾羽微笑着说,您不是已经说出来了么?那是小道消息,谢谢。

一家小报纸的记者问,曾先生,您成立这家投资公司听说有很国外财团注入资金,请问,您能方便透露一点么?曾羽回答说,不能一一透露,但其中有摩根士丹利银行跟第一波士顿银行,谢谢。记者又问,这两家银行不是一直在传言协助您洗黑钱么?曾羽微笑着答,请注意用辞,传言是传言,如果您把它也用上来,觉得合适么?谢谢。那个小记者挺勇敢的,说,92年的墨尔本血案,当时您都上个墨尔本的头条新闻了,可是后来您又全身而退,您是否有向墨尔本政府行贿呢?台下的记者们都开始交头接耳,曾羽把麦克风放近一点,清清喉咙,说,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或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它鲜为人知的东西,痛苦的、阴暗的,当然也有成功后的快感,但我在想,做为媒介,你们应该更多的是为人们在面对某些不平等的时候呐喊,而不是抓住某些小道消息不放。谢谢!台下一片掌声。

坐在下边角落里的元鸣迅速向提问的记者靠拢,但陈洪在台上把衣领整了整,元鸣又停止了动作,陈洪可不能让这个时候局面乱了。

《香港商报》的记者举牌,曾羽点点头,记者问道,曾先生,龙海投资公司的成立之前,您的宏远集团就在北京拍下了一块商业用地,为什么不是用您集团的名义直接开发而成立新的公司,是否跟两家国外的投资银行注入资金有关系呢?曾羽微笑着答,没有,谢谢。记者再问,能详细说一下么?曾羽说,详细说来就牵涉到有关商业机密了,您肯定不会让我把机密泄露出去的对么?谢谢。那名女记者不好意思地坐下。

接着又是《东方日报》的记者,《东方日报》与曾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记者问的问题也特别的温和。他说,曾先生,您在北京拍下的这片商业用地是打算用来投资什么呢?可以透露一下么?曾羽说,当然可以,我们打算开发一个古典园林别墅区。记者问,古典园林别墅,实际上是非常浪费用地的,您开发这样的楼盘,在价位方面怎么定呢?曾羽说,中式园林的精妙,在于因地借势、纳园于私,而达到移天缩地与君杯的境界,至于是否浪费用地,那是次要的,价位?暂时保密。

这时一名中央台的记者举牌甩来甩去的,陈洪就点着了他。他问,曾先生,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楼盘都以高楼为主体,所谓的小桥流水也就是骗骗消费者而已,而大部分消费者也喜欢所谓的“尖端居所”,“豪华会所”,什么“国际精英社区”等等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楼盘,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发这样的一个古典式园林别墅呢?

曾羽拍拍手掌,说,问得好,目前我们国内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盲目的模仿,本来是一些很漂亮的中式建筑,被人盲目的用所谓的“高雅艺术”一说去模仿西洋建筑物,这样是对创造民族的现代建筑缺乏信心,我们将丧失自己的特征。

当然,在建筑多元化的趋势中,出现几栋“西洋建筑”本不足为奇,但如果我们城市的重要建筑方案都加上虚假的装饰才能通过,这将令人啼笑皆非,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在经历了商业文化的发展之后,我们应当考虑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城市文化,寻求在一种传统体制下,不可能生成的新的城市文化空间,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文化类型。这是我们宏远集团对未来所有楼盘的一个出发点,一个要求。

所以,这一次我们宏远集团在北京这一个楼盘,我们将邀请国内的著名设计师前来助阵,还透露一点小小的秘密,我们还将请一位著名的国画家先构思一副图画,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楼盘,将我们的楼盘做成国内第一的唯一的一个中国式风格的建筑群体。当然,建筑设计本身也是一种商业运做,这叫在商言商嘛,宏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