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要求,但是如果楚退军,随可以向周天子请求尊楚。武王想到退军诱随之计,也权宜同意了。随少师在看到楚国羸兵之后,有些轻视楚国。返回报告时,极力说楚国军队的疲态,在听说楚国已退军之后,极力鼓动随君追击。说楚军不堪一击,还是南蛮小国,不成气侯,如果追击,必然大获全胜。

随侯有些心动了,毕竟楚国长驱直入,逼近国都,再怎么也不好向国人交待,再说,在楚军退却时不追击,会被周围的小国笑话的。虽然现在援军还没有来到,但楚国退军,这一机会,以随军之力,追击应当问题不大,即便一时败了,还可以退守,到时援军也来了,不愁守不住。反而可以拖住楚军,让楚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样,随就掌握了主动权,再找机会打击深入的楚军。就在随君将同意少师的主张时,季梁的一席话,让随侯不得不停止了内心的冲动。

季梁说:“现在上天正眷顾楚国,楚国显示羸兵,不战而示弱,明显是诱我出击,国君何必上当,急着要追击呢?我听说,小国能敌大国,不在其它,在于道。所谓道就是,利民爱民,信神敬神。而现在随国,国人困顿,而君逞快意,而祝史在祭祀时又虚妄失信。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下,去追击楚军,有什么后果。”

随侯回答说:“我在祭祀时,牲(全牛也)牷(牛纯色也)肥硕,礼乐齐盛,祭品丰备,哪里不敬神信神呢?”

季梁说:“民,才是神的主人呀,所以,圣王先善养人民而后才致敬于神,在祭祀告神时说,博硕肥模В�安�敝甘敲裰谄毡榈玫缴蒲��八丁笔侵干�蠖汲さ梅崴肚已有�泵��胺省笔侵覆皇莶蝗酰�患膊徊。�澳'”是指需要的时侯,都能满足。祭祀时所告的:“洁粢丰盛”,是说春夏秋三时不违农时,让人民丰乐和气。在奉酒醴时,所告的“嘉栗旨酒”,是说上上下下都有美德而不违心,所谓的馨香,是指没有谗慝,专心务农。布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于四方,亲善九族(外祖父、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已之同族)。这样,民人和睦,才进行祭祀,神才会保佑降福,而现在,人民各有异心,而鬼神没有主人,国君虽然独自丰备,有什么什么福呢?国君姑且修政,亲善周围的兄弟国家,可能会免于国难。

随侯听季梁这么一说,心凉了半截,又怕又恨,于是,不再提追楚军了,当即听从了季梁的建议,采取了一些内部治理措施,随国由此稳定下来,民众和乐,楚国暂时也不敢伐随了。楚随隔汉水相安的局面,维持了二年。

这二年间,随侯也履行先前与楚的协议,亲自到周,为楚国请,周天子没有听从。武王听了,很是愤怒,就当着随使的面,对群臣大声说道:“我们楚国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师傅,在其早卒后,成王又重用我先公熊绎为贤佐,后来因功,受封在楚,受子男之爵,都于丹阳,数百年来,我楚列祖列宗,敬神爱民,荜路蓝缕,才有今天的国泰民安,蛮夷率服,楚之疆域扩大数倍,可是周天子仍然轻视楚国,不把楚国当回事,既然如此,我们就自己尊重自己,择日告太庙,我熊勇自立为王。看朝廷能若我何。”熊通自立为王估计为三十七年春,在《左传》所记当年夏沈鹿之会前,《史记》载“三十七年,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或有误,一是自立为王,这样大的事,通常应当在宗庙,即便在沈鹿之会上,但由于会后就去*随国了,时间短,《左传》桓八年记载随国季梁与少师在与楚军对阵时的言语里面都提到了“王”,这说明随较早就知道楚自立为王,且基本认可。因而,不大可能在沈鹿之会上自立为王。(当然,《左传》为后人所记,依据的史料,或许还是楚国史,后人记前事,也可能将季梁与少师的话中涉及楚武王的称呼易为王。这里从前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武王自尊(1…2…4)

二、武王自尊(1…2…4)

在自立为王后,武王常为为两年前,侵随未遂感到羞愧,于是又想动用武力了。这次,他改变了战略,先以召会盟的形式,如果汉阳诸姬不来,就有借口*了。

三十七年的夏天,楚武王在沈鹿举行会盟,周边小国都来了,随国与黄国没有来。想到,随侯办事不力,武王就来气,在派薳章去责让黄国后,就带兵顺势伐随。楚大军驻扎在汉水与淮水之间,南向随国都城,摆开阵势。

随侯见楚人来势汹汹,问计于群臣。季梁献计道,“不如先放低身段与楚求和,如果楚人拒绝了,我们不得不战,那么,就可以激怒我方士卒,骄怠楚人了。”随侯接着又问少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