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带着弓箭出见使者,突围家中,听说太子建在宋,先奔宋而去。伍奢当得知子胥奔吴后,他明白,楚国的人祸到了,“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意思是说,以后吴患会更大,楚国君臣将忙于奔命。《史记·楚世家》记载:“胥亡,楚国其危哉!” 《史记·伍子胥列传》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

伍子胥一到宋国,就遇上宋国的华亥、向宁、华定与君争权的内乱,乃与太子建俱奔郑。郑人对他们很好。太子建又到晋国,晋顷公就引诱太子建作内应以灭郑,灭郑之后封太子建于郑,后来,太子建因与随从有矛盾,随从遂泄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就诛杀了太子建,伍子胥这下害怕了,就与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一起逃奔吴国,在过楚吴边境上的昭关时,仍受追辑,差点给捉住了,后来遇上江上渔父,渔父重义轻财,助伍胥逃离,到吴国后,伍胥极为困顿,甚至乞讨度日,终于达到吴都句吴(即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当时吴君为王僚,公子光为将,伍子胥就求见公子光以谒见吴王。这一年是吴王僚(…520)八年,楚平王九年。

伍子胥奔吴的最初的几年,并没有用事,主要依托公子光,他在向吴王僚进言伐楚之利遭到公子光的反对后,就洞察了公子光的异志,随后他做了一件事,就是进专诸于公子光,希望专诸能助公子光完成弑君之事,然后自个与太子建之子胜居野耕作以待专诸之事。子胥之事,容后表述,先看,吴楚之争。

关于公子光奔吴时间,史载有异。《史记·吴世家》明确指明在吴王僚(…523)五年,但子胥本传又说在郑诛杀楚太子建后,与太子建之子胜共奔吴,而《史记·郑世家》载郑定公(名宁)十年(…520),建子胜奔吴。而郑定公十年为楚平王九年,吴王僚八年。而《左传》记载宋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皇奄伤、省臧,士平出奔楚为昭公二十二年(…520),而昭公二十二年,就是郑定公十年、楚平王九年,吴王僚八年。《史记·宋世家》载宋华氏之乱在宋元公十年(…522),同时载太子建来奔,惧而奔郑。

综上,事情经过应是这样,楚平王六年(…523),太子建与伍子胥出奔宋,七年(…522)抵宋,见宋华氏争权,遂惧而出奔郑,在郑居二年,到楚平王九年(…520),太子建被诛杀,伍子胥遂与太子建子胜出奔吴,同年便抵吴,因而奔吴的年限为楚平王九年,吴王僚八年。

楚平王十年(…519,《吴世家》载为楚平王九年,吴王僚八年,与《楚世家》、《左传》异),吴王僚与公子光一同伐州来,楚司马薳越帅师及顿、胡、沈、蔡、陈、许等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而此时,楚 “(令尹)子瑕卒,楚师熸(jiān,溃败)”,公子光细致分析了当时两军形势,认为楚令尹子瑕(楚平王五年或六年代阳匄为令尹)死后,七国离心,必能战胜楚师,吴王僚听取了公子光的意见,于是在夏七月戊辰晦日(二十九日)的鸡父之战之中,先是大败胡、沈及陈等三国军队,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随后放归胡、沈二国俘虏,促使许、蔡、顿等三国军队大奔,楚师见此也大奔。战役详情见《白话吴越史——江左昙现》。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子胥奔吴(4…2…2)

二、子胥奔吴(4…2…2)

接着,居唷�╦ú,今河南新蔡县境,《楚世家》与《吴世家》皆言在居巢,与《左传》异,梁玉绳以为《史记》误)的楚太子建之母,召吴人前来并为之开启城门。冬十月甲申,吴公子光入唷��〕�蛉擞肫浔ζ饕怨槲狻3�韭硭e越追之,不及。于是畏罪自杀于薳澨(今湖北京山县西百余里汉水东岸)。

公子光随后乘胜北伐陈、蔡,败陈蔡之师。(《吴世家》载为吴王僚八年,误)又因吴楚边邑女争桑之事,公子光伐楚取楚锺离、居巢而还。

而楚国这边,在令尹子瑕死后,囊瓦(子囊之孙子常)继之为令尹,害怕吴国,因而再次城郢,增强国都防御。对此,沈尹戌像城州来一样,又有一番评论:

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苟不能卫,城无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竟(境)。慎其四竟,结其四援,民狎(安习)其野,三务(春、夏、秋三时之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守已小矣。卑之不获,能无亡乎?昔梁伯沟其公宫而民溃。民弃其上,不亡何待?夫正其疆场,修其土田,险其走集,亲其民人,明其伍候(使民有部伍,相为候望),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守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