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 (第2/4页)

是,自己儿子虽封魏国公,却没有被封太子,这时更不能参与国宴,让群臣认可。

不过,来日方长,这失望一闪而过,她微笑的说着:“是!”

时间不多,说了些话,皇帝,太后,皇后起驾,向前面国宴而去。

看着帝后三人前去,贵妃赵婉,不由露出失意的神色,这时谨妃却并没有失落,上前说着:“姐姐,我们回去吧!”

赵婉默默的点了点头。

第二百七十六章 登基(下)

国宴在明池殿,这明池殿周围视野广阔,殿内也非常宽阔。

殿内山喊万岁已过,太后和皇后也拜见过了,大批侍女纷纷而上,开始布宴。

这些是早预备好了,一声令下,珍馐佳肴就连忙而上,里面也不及细述,等入宴了,首相率百官敬酒。

王弘毅连喝三杯才止,笑的说着:“今日朕心里很欢喜,一起共饮吧,大家不必拘于常礼了!”

这话实际上是对礼官的说着,没有这句话,礼官随时监看着是不是有人失仪。

不过就算说了这话,群臣举箸进膳,还是只闻杯盘微微作响,一声笑语不闻。

王弘毅知道这是自己和太后皇后在场的缘故,实际上,今天中午真正用膳,是在皇太后处,有着皇后和妃子同贺一席,儿子和女儿也上席。

但是这时总不能立刻离场,于是笑着观看着众人,只见大殿内,各色华服的百官都依此向着皇帝庆贺,并且出诗颂文。

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这种大宴,都必须有人出文来锦上添花,制造气氛,因此顿时华章如潮,而王弘毅只要不时赐酒就是。

当然,王弘毅到这个世界八九年了,也读了些书,又有着一些记忆,不然的话,连品鉴文章的本事也没有,就让人笑话了——皇帝可以不作诗文,但必须会品鉴。

殿内必须五品以上才可以,还有着殿外五品到七品的小宴。

王弘毅听着,心思却集中到了鼎处。

再次仔细观看,又是有些冷意,只见鼎轰鸣着,不断吞食着气运,但鼎底,只剩了一层薄薄的气运。

可以说,在这时,王弘毅和整个大“成”朝,都是最薄弱的时候。

不过却没有任何关系,有着重重护卫,这算不上什么,并且每过一天,气运就又厚实一分了。

到了一轮歌功颂德的文章说完,殿上沉静了片刻,王弘毅春风满面,大赞一声。

而内阁又再次带头举杯,王弘毅饮了之后,就起驾离开,到后朝接受后宫的朝拜,看见皇帝远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陪着皇帝用膳,是一大考验,现在皇帝离开,气氛就立刻轻松了,到了酒酣耳热后,更是喧闹一片,许多官员离席敬酒。

皇城热闹一片,整个金陵也沉在了喜悦中,街道中鞭炮噼哩啪啦响成了一片。

百官不要说了,都纷纷让家人购买着鞭炮,连绵放着,就是城中的士绅,在这时也避免不了同流,也放着鞭炮,挂着彩灯。

反正今天又是元宵节,本来就要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

大燕朝本来元宵赏灯十分兴盛,处处张挂彩灯,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

最近几十年天下崩乱,这节日才逊色了些,现在王弘毅定鼎南方,和平延续了二年了,今年举办,又遇到了登基,就格外隆重。

话说王弘毅退下后,沿途就看见殿阁走廊,一群群宫女开始挂着宫灯,宫室四处,都是成片成片,估计点亮后,至少有三千灯,甚至连树木山石,都挂了上精巧的灯笼。

元宵灯节,宫中自然也要点花灯。

宫中的花灯,按照大燕制,第一就是内务府采购,第二就是各地省郡送上,还有是三品以上,或者有爵位的官员敬献。

现在大成初建,二三项就免了,都由内务府采购,这些宫中的花灯,购买的都是华丽、精致、寓意吉祥的花灯。

看着这些,王弘毅心中也变的柔软,和历史上有些“明君”不同,王弘毅认为只要是采购,就没有太过奢华说法,能增加就业和经济循环嘛。

王弘毅看着,即便是最贵的宫灯,想必也不如灯市了,他可是接到报告,金陵城中连开三十里灯市,有十万灯。

想着,王弘毅突然就有着换过便衣,去看看灯市的想法,但这种想法,转眼就被扼杀了,虽说这二年,金陵城内经过几次盘查和清洗,安全了许多,而金陵提举司,负责整个金陵安全,也算是负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