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 (第2/4页)

侧,分别站着部将。

吴兴宗坐在左位,看着这个使者说话,心里暗暗冷笑。

不光是吴兴宗,部将都不以为然,现在还是当初?大成朝鼎立已成,集兵百万,还敢威胁成国?

使者却看不到众人表情一样,继续说着:“巴鲁是汗国叛逆,对汗国造成很大损失,是我汗国罪人!成国大将军包庇他,就是与我汗国为敌。”

“大汗来时说的明白,要是大将军肯交出巴鲁,并且赔偿财币,那成国和汗国还能两国交好,要是不然,我大汗率军二十万铁骑,必亲来索要!”

樊流海闻听,怒极而笑。

是,前朝,甚至前前朝,都有着打胜了还交割岁币给胡人的事,但是这在大成朝根本不可能!

跟随了快十年,樊流海对皇帝的脾气知道的很清楚。

这使者又说着:“我奉大汗命令,前来交涉,你我之前虽有战事,但现在战事已息,要能交好,对大家来说都应是一件好事。”

“我国虽在前面战事中,由于叛乱而有些损失,但有着草原,有着数十万铁骑,谁能轻视?”说到这里,这使者凛然扫视,冷笑一声。

“贵国初立,想必有许多事要处理,这时需要休养生息,难道不是么?为了一个巴鲁,再次挑起战争,置百姓于不顾,一旦兵败,到时中原地大物博人才更多,再出几个趁势而起的英雄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是粗人,虽懂汉话,不会说着冠冕堂皇,只会讲着道理,大将军能听进去,就是双方之福了。”

说着,向上一拱手,不再说话,只等着樊流海的回复了。

不得不说,这位说着汉话还有着发硬的使者,一番话说下来还是颇有些煽动性和道路,这明显是有汉人教导,不然不会这样说。

如果在上面坐着的人不是樊流海,也没有接到皇上的旨意,说不定被这一番话说的有些心动了。

不过深知底细,又知道皇帝意思的樊流海,自不会轻易所动。

不过汗国大军十万人,连续抵达城下,要求交出巴鲁,直接拒绝就可能大军攻城,这就有可能有着擅开国战的罪名,不如先拖延时间,派兵去向着朝廷送信。

这样的大事,必须由皇上亲自来决定,不得不说,樊流海虽武将,在这时非常清醒,上阵杀敌不怕,这事还必须朝廷决定。

这样想着,樊流海淡淡的说:“使者的话,本将听明白了,不过此事非同小可,本将不可能立马回复你们,你且先回去,告诉你们大汗,容本将想几天再做回复。”

“那我回去禀报我家大汗。”得到这样的结果,来使已经有些满意,不再逗留,立刻返回城外,向着大汗回报此事。

“大将军,真要答应他们的要求不成?”见到这一幕的部将,有些明白樊流海之意,可也有脾气直忍不住,立刻跳起来问着。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来使(下)

看了看面前一个有些愤慨,面带不平之意的大将,樊流海不怒反笑,说着:“你们把本将当成什么人了?这事,本将岂能答应?”

“那大将军您……”被训斥的人叫高杰,身材不高,黑红脸,隐隐有着横肉绽起,几处刀伤隐隐放着红光。

其实这人本是粗人,属于有话就说,能打善战的猛将,资历又老,在老上司面前,不满了就嚷嚷,虽少了些规矩,可樊流海还没有为此怪罪。

只不过眼下的反应,樊流海有些感叹,薄怒的说着:“本将就让你几人多读些书,你们偏偏不听,看看你们说的什么话!胡人兵临城下,先拖延几日有何不好?莫非你们想让本将直斥了来使,立即开战不成?城中虽早有着准备,可这事先禀明了皇上,由皇上做决断才是正经!”

“呃,大将军训斥的是……”高杰一想,是这个理,虽汗国大军还没有彻底抵达城下,但有十万之众,这是探明了。

城中现在有兵七万,虽说巴鲁带人来投,并且整编出第一旗七千,但终是兵力稍少。

一时室内静了下来,几个将军站成一排,更聪明些的人,却想到的一层意思。

这件事关系着中原稳定,虽说大成与胡人一直以来都是势同水火,可现在大成刚刚稳定下来,朝廷有不少关系天下安定的大事需要处理,一些地方上的隐患尚未清除,虽说接受巴鲁,是皇上的旨意,但现在大汗亲率大军前来,性质又不一样了。

谁也不知道皇上怎么样想,万一皇上有意固守,不愿这时和汗国决战呢,要是这样,擅自引起国战,必会让皇上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