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 (第2/4页)

股东加上外资股东,包括金融机构的股份为25%,剩余的47%是流通股。从这方面来看,周利文所拥有的18。6%的话语权在股份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仅次于法人股股份比重。如果周利文直接从市场上再收购3%左右的股份的话,暗中董事会章程,甚至可以单独要求召开董事会,进行董事会的改组,自任董事长,从而把这家银行揽入手中。

不过,周利文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如果这样干了他等于就是在找死。要知道沪海银行虽然是家商业银行,可中国的商业银行都是有国有背景,国家和银监机构,包括人民银行绝对不可能让一家中国的银行被外资或者私人资本所控制。这是一条底线,准确的说是一条红线,谁要越过了这条红线,等待着他的就是国家机器的力量。

所以,周利文就算控制了18。6%的话语权也绝对不会当着光天化日之下说出来,这也是他在明面上仅仅手握3%股份的主要原因。不过,这种事要瞒过所有人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是吃这碗饭的人,有些机密各自心里都清楚。只要不明面摆出来,这些事基本都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只当是没瞧见。

作为总行长和董事长的苏行长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这也是他在召开董事会之前找周利文密谈的原因。董事会按照召开,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实际上,早在召开之前,各方就已经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沟通,并达成意向。开董事会,只不过是最后走个程序而已,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一般是不会出现状况的。

可恰恰这次董事会出现了些小意外,当最后一天,基本议题全部通过后,苏行长提出了一个新的议题,让一些与会者很是惊讶。

“您要辞去总行长的职务?”一家国资的代表惊讶地看着说完提议的苏行长。

苏行长微笑着点点头道:“没错,不过董事长的职务还将继续保留,这是作为今后两年里行里平稳过渡的需要。”

“这不符合规定!”国资的这个代表是个处长,他一听就皱起了眉头:“按照规定,总行长的人选必须得到提案和批准,而且还得向有关部门备案!”

“呵呵,武处长,现在不就是在走程序么?作为董事长我在董事会提出这个议题难道有问题?”苏行长平静地反问道。

武处长愣了愣,脸色有些难看道:“你当然有权利在董事会上提出,可问题在于应该提前通报国资方面,这件事我今天才刚刚知道,苏行长,请问这怎么解释?”

“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不等苏行长回答,汇丰方面代表就举手询问,用一种非常疑惑的神情问道:“我记得沪海银行是一家商业银行吧?其中国资的比例只占了2%左右?为什么在一家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上,董事长的议题需要提前在国资备案?似乎董事会章程中没有这条,苏行长,是我记错了还是……?”

汇丰的代表虽然问的是苏行长,不过目光却是朝着那位武处长看去。他的眼神中带着讽嘲和讥笑,让武处长的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这句话是普通的股东询问,武处长说不定就以有关部门的规定给顶回去了。可别忘记,汇丰在沪海银行是第三大股东,而且汇丰在国内金融界的影响力同样也是非常大的。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处长,就算是他的上级来面对汇丰这样的金融机构也得陪着笑脸。

正当武处长有些尴尬,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解释这个问题,心里暗骂这些洋鬼子难搞,这种明明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可偏偏就说不出口。老外讲究的是一板一眼,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是有条有矩的,像什么特色、制度之类,这些话也只能自己人里面说说,老外才不理会你呢。再说了,他今天是作为代表来参加董事会的,万一一句话说错引起什么问题和纠纷的话,恐怕以后倒霉的反而是自己。

可是,武处长心里也清楚,如果苏行长没通过有关部门,或者征得上级同意的话,这个提案如果在董事会中得到通过,那么他也一样会倒霉。一想到这,武处长有些两头为难,神情复杂地脑袋里飞快琢磨着如何解决。

最后,还是苏行长给他解了围。只见苏行长慢条斯理地从面前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让董秘拿过去给武处长看。当武处长看见这张纸下面龙飞凤舞的签名后,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既然这样……那就没问题了……。”武处长点头说了这么一句,随后继续当起了他的泥菩萨。他瞧得清楚,那份东西正是苏行长给上级的申请报告,而最后的签名也是一位领导的签字,有了这玩意这个议题究竟最后怎么处理就不关他的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