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他慢慢地放下杯子,怔怔地望着风劲节,眼中的醉意尽去,只余悲凉。

风劲节只静静凝视他,至此,才微微一笑,轻轻道:“我不会走。你也不会走,是吗?”

卢东篱默默地望着风劲节,良久,良久,才缓缓地点头,有一点晶莹徐徐自眼角滑落。

他以为他的愤怒已至极限,他以为在看清楚世界如此黑暗,光明如此微弱之际,终可以看破,终可以放手,却原来,还是意难平。

如果不是风劲节浑若无事,引他说出如许心中积愤,如果不是风劲节借着酒意,历数军中隐患,也许,他真的会义愤地同范遥说个一拍两散,放弃一切,然后在以后的无数岁月中后悔。

卢东篱不会离开朝廷,风劲节不会离开定远关。

正因为国事维艰,所以不可以放弃,正因为边关危险,所以不能够袖手。

纵光明的希望如此渺茫,却总不可以放弃去追寻。

官场若是个烂泥沟,一滴水的力量再微薄,也依然可以略略冲淡其中污垢。就算国家的希望微乎其微,能救得一人总是一个,能帮得一个,就是一个。

拍拍桌子甩手不干,有何困难,袖手自寻安乐,实在太过轻松。

遥远传说中,有位圣人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是,正因为道不行,方需有人挺身而出,直面担当,再难再苦,终究放不开,弃不得。

然而,他这样怔怔望着风劲节,清楚得了悟彼此会做的选择,却依旧无声地落下泪来。

这么多年的修身养性,抵不过,这一刻满心的痛楚。这么多年的历任官场,看过的一切悲凉,忍下的一切愤怨,在这一刻尽情倾诉出来,痛极伤极也恨极。

纵然明白自己的前路,自己的选择,到底意难平!

风劲节微笑,轻轻伸手拍拍他的肩,眼神温柔而了解。然而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再次为卢东篱斟满了酒,看着卢东篱一饮而尽,自己笑着陪饮一杯。

这一夜,他们在一起,说了很多话,这一夜,他们在一起,喝了很多酒。

这一夜,他们拍桌子骂人,这一夜,他们愤诉国事日非,这一夜,卢东篱醉倒在石桌之前。

风劲节慢慢地放下酒杯,眼眸中的醉意渐渐淡去,直到一片冰冷的潇索徐徐浮上眉间。

他的眼神几乎是有些冷酷地低头看着醉倒于地的卢东篱。良久,良久,才轻轻道:“卢东篱,你到底明不明白,我只是在利用你。”

清冷的月光,无声地洒了他一身,映进他眼眸深处,那无限清寒的往事中。

我是个喜欢思考,喜欢听故事的人。我喜欢看历史书,史册上的死亡杀戮,翻覆血泪,在我看来,就是一出出精彩的好戏。史书上总会有坏蛋,有昏君,还有忠臣。

那些忠臣真是了不起啊,他们刚直耿介,他们一介不取,他们敢挺身担当国事,他们敢直言顶撞君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是人间传奇中的正面人物。

直到后来,人类的价值取向忽然变了。人们忽然开始看不起那些为国为民的家伙了,人们开始笑话他们是圣人,他们的道德太高太洁太过求全,太让俗人不能接受。人们说做他们的妻子儿女好可怜,人们说,这想道貌岸然的家伙,不过是为了一己之清名,却害惨了身边的亲人。

人们开始不再觉得,为国为民有多么了不起,相比一个人为了救全国百姓而挺身而战,人们更觉得,为了妻儿奋斗才真正温馨感人。

人们要求血肉丰满,人们要求传说中的英雄必须有弱点,有局限,有私念。

因为我们其实都只是小人物,因为我们自私,我们冷漠,我们每个人心底里都有着黑暗,所以,我们才不愿天天仰望伟人吧?所以,我们才对遥远历史上的忠臣义士们指指点点,加以非议吧。

因为我们冷酷,我们残忍,我们卑劣,所以,我们不能相信人的思想境界可以这样高,所以,我们就开始不断置疑史书,认为那些记录,有太多的虚假,太多的伪饰,太多太多存天理灭人欲的手法。

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类历史上,对英雄对忠臣义士,对道德完人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

当然,在我的时代,这一切也已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太完美,完美得,就连反思历史的欲望都已经没有了。

只有我,还是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看以往的故事,还是喜欢思索一些奇特的事。

我也常常会想,为什么会有那种人呢,尽忠职守为国家付出一切,哪怕被国家苛待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