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黎大总统的苦恼 (第1/2页)

说起来,段祺瑞打心里压根就瞧不起黎元洪,在清朝时,段祺瑞曾做过提督,并且署理过湖广总督,可是黎元洪那时才不过是一个协统。袁世凯做大总统的时候,黎元洪虽然是副总统,但段祺瑞是北洋系首屈一指的大将,在他眼中,黎元洪不过运气好罢了。袁世凯死后,如果段祺瑞不支持黎元洪,他根本登不上总统的宝座。

因为有这些观念,所以段祺瑞完全不把黎元洪放在眼中,黎元洪见到段祺瑞有如芒刺在背,二人间因此无法谐合。

黎元洪接任总统后,他认为小事可以不问,大事必须过问,这对段祺瑞是无法忍受的。段祺瑞本已苦于国会给他的困扰,使他不能独断独行,再加上黎元洪遇事总是掣他的肘,使他感到非常受不了。段祺瑞有时向他的亲信抱怨:我是要他来盖章签字的,不是请他来压在我的头上!

段祺瑞拥黎元洪为总统只是叫他盖章,这一点可以从段祺瑞的秘书长徐树铮的一句话中证实。

有一天,徐树铮拿了三个人事命令到总统府请黎元洪盖大印,黎元洪偶然问到这三人的出身和历史,徐树铮就很不耐烦地说:“总统不必多问,总理早已研究清楚,请快点盖印吧,我的事情还忙得很哩。”

说到这里,黎元洪似乎气得头上要冒出火来,他脸上发青地对刘庆斌说:“刘公子,你说。他们竟然如此公然目无总统,要这总统还有何用!”

刘庆斌点点头,却不发话。

徐树铮有才气但任性,段祺瑞能倚信徐树铮。实在很难得,可是徐树铮的缺点是跋扈,很难与人共事。这一点刘庆斌是早就知道的,当初在与白朗军交战的时候,刘庆斌就恼他这一点,专门将徐树铮要到了手底下,直到把他收拾的服服帖帖才罢手。

黎元洪就职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这是段祺瑞的第三次组阁。段祺瑞组阁时有一个老问题,就是要任命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黎元洪也是坚决不同意的。

徐世昌怕黎元洪、段祺瑞两人因此闹僵。乃亲自去见黎元洪:“我以为你一万件事都可以不依从他。这一件非依从他不可,不要怕又铮跋扈,芝泉已经够跋扈的了。多一个跋扈也差不了多少。”

徐世昌的话一点也没有错,段祺瑞有没有徐树铮都是一样,他的眼中根本就没有黎元洪。

当黎元洪同意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时,有一个保留条件,就是规定国务院秘书长来见总统时,须先知会总统府秘书长一同入见。

这个规定也是令人不解的,原来,黎元洪做总统后,段祺瑞从不以总理身份去见总统,而是由国务院秘书长前往。徐树铮见黎元洪时也并不尊敬。黎元洪有时问起某一件公务时,他总是这么说:“现在是责任内阁制,有总理负责,总统不必多问。”

……

听到这里,刘庆斌突然问道:“这么说,大总统与段总理之间的矛盾只是因为徐树铮的存在?”

“那倒不是,还有兵制问题的分歧……”

黎元洪倒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说与了刘庆斌。

黎元洪的一席话不仅刘庆斌听明白了,就连一旁的蒋志清也听明白了。如果不是刘庆斌带蒋志清来见黎元洪,恐怕他一辈子也不不会明白,原来他们之间竟然还有这么多的矛盾。

黎元洪认为大总统必须掌握兵权,在他看来,责任内阁制是指政治而言。军事方面总统既然是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就不能不管军事,大元帅没有军权,总统有什么做的价值?但是,黎元洪这个意图和段祺瑞完全对立。段祺瑞之所以能控制住北洋系,就因为他有军权。段祺瑞的想法是以内阁总理的身份掌握全国政权,再以陆军总长身份掌握全国军权。如果让总统管军权,他岂不是手无寸铁,总统一纸命令就可以撤换了他吗。所以,这一点段祺瑞是誓死必争的。

刘庆斌不置可否,他笑道:“大总统,你说的这些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我想知道你们现在最大的分歧是什么?”

黎元洪叹了口气:“自然是对德国断交的问题!”

原来,美国在对德国宣战前,照会中立各国政府,欢迎各中立国和美国采取一致的行动。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竭力劝告中国政府响应美国的号召,以加强中美合作关系。

外交总长伍廷芳主张走美国路线,以争取美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援助中国,抵制日本侵略,并在战后国际和平会议上有发言权。这些利害关系很能打动黎元洪。

可是段祺瑞一向是亲德的,他平素吃西药,非德国药不吃,同时深信德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