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2/4页)

刘吉点头道:“是的,这都是固定流程了。”

方应物唉声叹气,这官僚机器的运转真是令人着急,文牍主义充满整个流程。他无奈道:“那就静待老大人佳音了。”

刘吉指点说:“关键不在于老夫审问,这事明明白白,没什么好审的,纯属过场。真正关键在于需要令尊写悔过书,这样也好对天子有个交代。”

“这个只怕有难度。。。。。。”方应物听着就头大。以父亲的性格,肯定坚信自己的正义,并坚定维护自己心中的正义,怎么会去写悔过书这类东西,难道做忠臣直言进谏也是错了吗?估计父亲大人是坚决不会认错的。

方应物更加无奈道:“若到了这步,那再说罢。”

又说起编八股文集的事情:“晚生欲和同乡书坊合作,编纂一本时文选集,并刊刻发行。”

刘吉听到这个想法,没去管可行不可行,却先问道:“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主意?”

方应物答道;“灵犀一动,便觉得此事大有可为之处。”

刘吉呵呵笑道:“年轻就是有这点好处,敢想敢做。”

您老人家从来就是既不敢想也不敢干罢?方应物想道。但他嘴里打蛇随棍上:“还要仰仗老大人扶持。今年会试试卷都收藏在礼部,还请老大人说一说话,让晚生能去抄录一份,若能附带考官判词,那是最好。”

刘吉答道:“老夫这礼部尚书是加官虚衔,并不主掌部事。。。。。。”

方应物连忙道:“这种八股选集是个新物事,将要刊行天下,想必有志举业的士子都要翻看的,那时此书可当半个业师了。本想请老大人在其中点评一二,亦或为新书撰文作序。”

刘吉毫无痕迹的转折道:“老夫虽不管部事,但在礼部说话还是管用的。”

方应物暗笑,刘棉花如今阁臣位置已稳,正热衷于修补自己形象,不然也不会帮忙救有盛名的父亲并要自己准备诗词吹捧。若还有树立形象、刷起声望的好渠道,他不上心就见鬼了。

而且刘大学士二十三四岁就中进士,其后又是翰林出身,人品如何不论,文章功底还是很强的,又是宰辅大学士,请他来露脸并不掉价,相当于一块明星招牌了。

刘吉沉吟片刻,持笔写了一封书信,递给方应物道:“你持此信去见礼部尚书邹大人。”

“多谢老大人。”方应物感谢道,有了这么一封书信,应该无往而不利了。

再说他要做的又不是非法犯罪勾当,为了标榜公正公平公开,会试卷本来就是可以公开并复查的,连主考官点评都不算是机密。所以既然大学士发了话,让他从书坊领几个人,去礼部抄一抄二百多份试卷,这很难吗?(未完待续。)

加更明天早晨发

这章是今天保底章节,另外还是早晨五点起床比较有感觉,所以1330的加更章节就定在明早发吧,今晚书友先不用等了。还好到了周末,看看最后两天能拼出什么结果。(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古仁人之风也

从刘府回了会馆,一夜无话。到了次日,方应物便去了礼部。他父亲出来后,留不留京还是两说,所以要抓紧时间迅速将事情办成了。

在大明门外的礼部门前,方应物报上姓名来历,求见礼部尚书。他多多少少有些小小名气,又是待罪庶吉士的儿子,再加上算是礼部尚书邹干的本省同乡,所以门官犹豫了一会儿,便去通报了。

片刻后,回话还是只有冰冷的两个字——不见。

方应物真的有些恼怒了,上次他初到京城时,曾满怀希望的拜访邹尚书,被冷漠的拒见,这次又是如此!

如果说上次还是明显为父亲之事来求见的,邹尚书有所顾虑,又因自己身份卑微,所以才不肯见,也算情有可原,怨不得他什么。这次自己委托传话时明说了,为其他事情而来,并非是父亲的事情,但他还是如此冷漠。

这只能说明,他还是对自己身份很敏感,所以宁可不见。想想也有道理,就连刘吉大学士要见他,也都是偷偷摸摸的。

方应物只得将刘吉的亲笔信拿出来,递给门官道,这里有贵人书信,劳烦你转给邹尚书。

门官半信半疑的接过来,又进去禀报了。这次没过多久,里面传了话,让方应物去见尚书。

方应物随着仆役穿过前厅,来到后院正堂,年过六十的邹老尚书正端坐堂上视事。

方应物见过礼后,邹尚书没有寒暄客套,直接问道:“刘阁老在信中说。叫我帮你办一件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