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2/4页)

内里,但几年没人用过了。同时王恕又来的十分急迫。所以巡抚都察院那边没来得及洒扫,故而只能借用按察使司大堂了。

听到上堂。宁良的心脏剧烈的抖动了几下,人的名树的影,他实在没有信心从王恕手底下闯过去。

自己有从二品大员身份,或许不会遭遇什么。但是自己的儿子、藩库大使、自己长随等人,只要王恕想审,几十大板子打下去,有什么招供不出来的?

如今他面临的不仅仅是贪赃名声,很可能是彻底身败名裂。。。。。。想到这里,宁老大人追悔莫及。若是当初老老实实认罪罚赃,那么处境就不会像今天这般尴尬了。

那时他真是鬼迷心窍,轻信了陆辰的鬼话妄想通过反咬一口商相公来讨得首辅万安的欢心,并打算以此来趁机减罪。可惜这一手好算盘,如今完全派不上用场了,王恕做事是不会看万安面子的。

陆大人皱眉瞥了几眼宁良,到现在为止,他几经沉思仍然没有想出什么应对办法,那么就只好执行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上了堂后,要先亮出自己珍藏多时的宁良父子贪赃罪证,同时检举宁良为了减轻罪责妄图攀诬商相公。而他自己,则是陷于同僚之义一直默许宁良所作所为,导致亏了大节,酿成严重后果,为此理当受罚。

陆大人深深叹口气,不是他人品低下、翻脸无情,如今巡抚在明、镇守太监在暗,全是主观或者客观上倾向于方应物的。自己区区一个闲职右布政使凭什么去对抗?

与大势相对是最不明智的,大丈夫当断则断,否则必然会向宁良那般欲错欲多,最后反而要加重罪责。此次能全身而退、小有处分就不错了,左布政使是更不要想了。

回想起来,更可笑的是在一刻钟之前还自认胜券在握,原来真实情况却是从十来日前就入了方应物的局。自那以后,无论自己与宁良怎么行动,那都是无足轻重了,结局都已经注定了,没有多线性的开放式结局。

天下怎么会有这样敢想敢做的少年人!陆大人很有种“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感触。(未完待续。。)

ps: 好像有个bug,作为王恕便宜外祖父,能直接审理方应物检举的案子么?不过都写出来了,没法修改,大家可以无视之!另,明天放假,诸君享受假日的同时,不要忘了吾辈这些苦逼的码字工作者,节假日一样是要更新的!

第一百九十九章 回乡记

盛夏时节,江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叶扁舟缓缓地行驶在新安江上。淳安县生员方应物懒洋洋的坐在船头,心情格外的平静。

如今杭州城那边事情大体上已经了结,在新巡抚王恕雷厉风行的快刀斩乱麻后,三个方面大员齐齐遭了处分,不过有去有留。

前左布政使宁良因为年过六十,朝廷出于优容老臣的考虑,没有发配边荒,直接勒令宁良致仕并抄家罚赃,另外三代内不得参加科举。虽然保住了性命和自由,但名声全毁了,家族前途也基本无望。

前右布政使陆辰因为匿情不报、私相授受、制造事端,被调离到贵州署理右布政使,品级不变但形同贬谪,这还是万安力保的结果。

前按察使朱绅因为断事不明,虽勉强留任但品秩俱降一级,据说这是王巡抚出于稳定局面的考虑,才将三大员中过失最小的朱大人留任了。不然一省藩、臬两衙门中三个方面大员集体滚蛋,未免震动太大。

方应物还是没有去拜见王恕,这是避嫌,所以完成任务后他便离开了杭州。反正明年是乡试之年,那时还要重至杭州的。

方应物暗暗琢磨过,有王恕这门便宜亲戚当巡抚,说不定有作弊机会,正可谓两全其美。当初运作王恕来当巡抚,未尝没有存着这个私心。

虽然王恕此人公正清廉、从不徇私,但好歹是能打上交道的。只要能接触到,那就可以慢慢想办法、钻空子。总比一个完全没关系、连交道都打不上的人来当巡抚要好。。。。。。

却说此刻船只已经进入淳安县境内,游子归乡。方应物心里说不出的舒坦。

江风拂面,他一时将纷纷扰扰的凡尘俗事忘得一干二净。尽情享受此刻的清爽时光。其实不仅仅是心理作用,主要还是因为海拔较高的山区比较凉快。。。。。。

转眼间,那熟悉的渡口进入了视野,船夫恭敬的对方应物道:“小相公,前面就是青溪渡了。”

上了码头,穿过三元坊,便来到了县城南门处。当然,所谓南门也不过是一道栅栏门。

方应物站在南门想了想,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