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张氏有孕这茬子,贾母委她掌家,这可是千载难逢良机。

正如当初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氏正要借机显显身受,岂肯错过。不顾病体尚未痊愈,一力承担家务,连贾母要李纨帮办也回绝了,说要小两口赶紧开枝散叶。

至此,王氏致力家务,事事亲力亲为,无比尽善尽美,意在超越张氏,交贾母瞅瞅谁是最合适主母。

且她不止劳力还要劳心。

你道为何?

也是王氏得陇望蜀,刚掌了家,看着马库房金银珠宝房契亩产,想着一日老太太不在了,二房就会扫地出门,自己儿子闺女将靠着贾政七品俸禄生活,真叫她恼红了眼。

这一恼恨,便打起了小算盘,一来算计二房如何提升地位压倒大房,这个王氏做了两手准备,正在实施:一是敦促贾珠日夜用功,二是谋划元春进宫伴驾。

豪门规矩,长幼有序,嫡子承家业。

贾母在一日,大家一家人哥俩好,你有我有大家有,好吃好喝没问题。

王氏心中明镜似的,贾母固然私心偏爱贾政与宝玉,看不惯贾赦好色颟顸,与张氏也不对盘。却也不会公然违背祖训,越过大房,让贾珠宝玉袭爵。最多不过在分家之时多分些田产金银与二房。二房不仅与爵位无缘,贾府荣华也与二房无缘。二房迟早搬出荣国府,成为荣国府客人。这种结局则是王氏不能容忍。

王氏不愿意搬出荣国府成为旁支客人,再进荣国府还要看奴才脸色赛银子通神。恰如后廊上五嫂子,后街六老太爷。

再者,国公府小姐公子议婚,可比员外郎家小姐公子有分量。所以,王氏打定主意,绝不搬出荣国府。逼不得已,王氏也要设法熬到宝玉成婚再说。

想着容貌姣好的元春,王氏心中藏着一份不可说的希翼,或许三年五载,二房就有了转机,袭爵承家未必不可。毕竟这京中二房掌家者不是没有,二房袭爵者也有先例。

说起来,这王氏为了丈夫儿女真可谓绞尽脑汁操碎心。

只是这一切目前尚属镜花水月,贾母已经年近七七旬,天远地进。不知道还能维护二房多久,王氏必须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

日夜苦思敏想之下,终于给他寻到一个两全其之法,那就贾王再次联姻,拿下荣国府下一任当家主母之位。这一重任便落在娘家侄女王熙凤身上。只是这一私心,王氏就连贾政也说不得,只能在心中咕咚咕咚独自翻腾捣鼓。

她是日里算计元春贾珠前程,夜里则百计千方谋算大房爵位,金银亩产。就这般日操劳,夜熬心,日复一日。就是个好人儿也操病了。别看王氏看着尚好,其实全靠人参汤撑着呢。

她这里已经是色厉内苒,外强中干了,哪里经得起凤姐这一通又搓又摇,早就头晕目眩,天旋地转了。

可是,无论王氏怎么劝说凤姐只是听不进去,王氏只得手抚脑门呻吟出声:“哎哟,凤哥,凤哥,不要再摇了,再要姑妈可就晕了。”

周瑞家里原本避在门外瞭哨,闻言迅速给王氏奉上人参茶,王氏咽了一口才好些。

王大太太瞪了凤姐一眼,忙着替王氏拿捏太阳穴:“姑奶奶这还是怎的了?熬不住就言语,你哥哥认识个太医好脉息呢!”

两姑嫂说这话,交换眼色,王氏暗示大嫂下决心。王大太太看着标志女儿不甘又无奈。

凤姐虽然貌美如花,却坏在性子太刚,逞强好胜不计后果。实在不适合深宫生存,不如进贾府给王氏做个帮手,确保荣国府跟王家利益一致,这虽是往事提议,却也是王子腾认同之事。只是这凤姐自幼极有主张,王氏与长嫂正苦无机会说服凤姐就范,认从家族安排。正遇上贾琏这事儿,正好比瞌睡遇上枕头,整合事宜,决议岂会再再不纵容凤姐刁蛮任性。

这倒不是王氏不帮凤姐,除开为自己谋利益,王氏还是十分喜欢凤姐这个聪明爽朗的侄女儿。只不过王氏深谋远虑,不允许凤姐任性破坏它的整体部署,他当然会帮凤姐,却不是这会儿,她要帮的是在贾母面前去说合,替凤姐争婚,获得贾府未来主母资格。

当然,这之前,他必须借机说事,拿下凤姐,打消凤姐其他肖想。在王夫人看来,皇宫之中有一个聪明灵慧元春就够了,凤姐进宫无益,或许还会闯祸连累元春。

王氏心意早定,虽没沉脸,却是满脸正色言道:“这个丫头,你也不想想,今日府里多了客人呢,我们知道你是丫头扮的,客人看见岂不坏了二丫头君丫头名声?琏儿也不知道啊?那二丫头是琏儿一个父亲亲妹妹,两人自小感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