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页)

的路灯照路,但总显得凄清。彭佳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道:“好吧,有一段路是挺黑的。”

怕黑,是女人的天性。就算重生回到年轻时代,彭佳也无服克服女人怕黑的惯性。

听彭佳这么一说,吴瑞文不禁有点心疼,他道:“佳佳,要不你也去学开车,买辆车吧,你的朋友不是有车吗?你看,人家那样就方便安全多了。”

“你说的是柳絮呀,是呀,有车是方便多了。我叫她帮我去驾校报了名,可能过几天就会通知去交管所正式报名了。”

“好,太好了。如果以后想买车,可以叫上我做参考,别的不说,对车我还是有点研究的。”吴瑞文赶紧毛遂自荐。

“行,肯定叫上你。说实话,我对车还真是没什么研究。”彭佳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在她重生回来的那个年代,华夏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各样的合资车、进口车,车型繁多,多如牛毛,每天都有车商在拼命地零首付、无息贷款地促销着各自的品牌车,但在这个年代,有车还是富裕一族的象征。并且,车子不管是外型、还是内饰,都让她这个从未来年代过来的人觉得土气、粗糙。

柳絮的白色富康车此时报价12。8万,而一般体制内人的工资才500多元,12万八已经可以买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了,所以车子在大众眼里还是奢侈的象征。

但在未来人彭佳眼里,由于未来观念的影响,她觉得车子只是代步的工具而已,只要能提高生活品质,该花的钱一定要花。

“其实,适合你们女生的车还是很多的,精挑细选,总能选出好的。”吴瑞文说到这时,心中一动,想起前几天谢铁男和自已说的,要约几个朋友,再凑个股份,开一家家用轿车销售公司,初闻他还无所谓,但此时彭佳说要买车,他想起这一节,不由有些心动了。他想,至少佳佳买车时可以用成本价。

如果彭佳知道吴瑞文和谢铁男最后会拥有遍及全国的4S汽车连锁店,全是因为吴瑞文一时起意,要让她以成本价买到好车,肯定会哭笑不得。

第八十二章:这个女孩不错

市长黄珏回到家里,见家里空无一人,锅内灶清,没有丝毫人家的烟火气息,她暗暗叹了口气,知道丈夫、儿子都又去和一帮狐朋狗友日夜厮混,今晚肯定也是夜不归宿了。黄珏心里没来由地一阵凄惶,心想:自已在外面拼死拼活,为的就是回到家里,面对着一室的清冷吗?

此时的黄珏,放下了在全市人民面前女强人的架势,换上家居服之后,她疲惫地把身体窝进沙发里,打开了那台客厅中间醒目的背投50英寸的外资品牌彩电。

然后她用遥控器把节目调到了大华电视台所在的频道。大华电视台的八点半档的新闻节目正好在打广告。黄珏看了看表,指针指向八点二十九分,还赶得上看新闻。

虽然没有指示,但她大体知道记者会怎么样报道这样的事故现场新闻。这一套,市委宣传部都会对新记者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会上会进行充分详细的说明。

黄珏之所以对这些内部程序和作法如此清楚,是因为,她本身也是记者出身。不过,确切地说,她应该叫报社的通讯员。年轻时候的她,在市委下属的市委报道组任报道员,主要负责将市委的一些工作和精神转化成宣传稿件,在各大小报上发表。

那时候的她,赶上了报道员的黄金年代,当时的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经常是一篇报道红了一个人、树了一个典型、立了一个标杆……一篇报道的力量是神奇而巨大的。

当然,负面报道的威力也不小,一篇负面报道同样的,能黑了一个人、扳倒一个典型、斩下一个标杆……

报道的,尤其是见诸重要报纸媒体的报道,能量如此巨大,那么写报道的报道员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重要无比。

通常,市委报道组要进一个人,都要经过市委书记的亲自批准,要有真才实学,笔尖子要钢钢的,否则,就算侥幸进了报道组,那种浓烈的写报道、发大文章的强烈氛围就会让滥竽充数者自动知难而退。

而报道员在辛辛苦苦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表现突出的,一般在有机会提拔升职时就会优先考虑。黄珏自已也不得不承认,在那个年代,升职比现在要单纯容易得多。

年轻人如果有事业心,啥也不用想,努力工作就行。对他们报道员来说,努力让领导的工作业绩见报就行,并且最好能多出一点能上省报、国家级报刊的大稿,那不光是树起别人的典型,还能让自已一炮而红,受到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