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二个:

第一,通过两年的征讨,并没有做到以“仁义”服人,还是用计谋和武力的威胁使诸侯国臣服,这种臣服是不牢固的,不是心甘情愿的臣服永远存在着反抗。

第二,低估了诸侯和其政府,首先就是低估了郑厉公,谁会想到一个流亡的可怜老头会是只“狡猾狐狸”。其次,就是没有意识到鲁国政府内部的反齐势力,从施伯到曹刿、曹沫,这些人都抵抗齐国对鲁国的征服,“遂国”事件其实和鲁国政府内部反齐势力有关。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就极力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那样才能把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去思考问题。大谏之官鲍叔牙在一次齐国政府的宴会上,对齐桓公、管仲、宁戚三个人说:希望主公勿忘当初流亡时候,希望管仲勿忘囚在牢车的时候,希望宁戚勿忘放牛糊口的时候。

自我检讨能让人知道缺漏,利于改正,只要不断改正,就会更接近于成功和完美。后来,还有替别人做检讨的人,比如贾谊,就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贾生,他替秦始皇做了一篇秦国灭亡的检讨,当然秦始皇已经死了几百年了,秦始皇自己也没有看到秦国的灭亡,所以,贾谊替他做了个检讨,说的就是秦国灭亡的原因。秦国统一天下,虽然收了天下的土地,收了天下的兵器,收了天下的书籍,却没有收得天下人的心,天下人口服心不服,以至于秦国到二世就灭亡了,可以说是延续得最短暂的一个王朝。

伤感完之后,检讨完之后,就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反智慧:倒转乾坤

措手不及

经过打探,遂国叛乱这件事情是鲁国政府所怂恿,上次郑厉公偷袭宋国,又暗自退盟已经使齐国暂时丢了河南郑州一带,刚刚建立的霸业版图缩小了五分之一。可能齐国对郑国的妥协让鲁国觉得自己也可以退盟独立,所以,就煽动遂国来小试牛刀。

管仲认为这种行为绝不能放纵,必须有个警示,不能善罢甘休,要给鲁国来个措手不及的一击,让它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如果要打鲁国,没有别的帮手,最好的选择就是宋国,齐宋两国攻打鲁国有许多先例,而且宋国是最铁杆的粉丝,上次郑国偷袭宋国,齐国亲自出面摆平,两国的关系正如日中天。

齐桓公就派人秘密联系宋桓公,约会到哪见面呢?管仲建议不宜在自己的国家,既然是秘密军事行动,必然要隐蔽点,去别的国家,以防止他人窃密,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许多重要领导人会晤都是秘密的在其他国家举行。

那么选择哪里呢?卫国。卫国目前也算是齐国的铁杆粉丝,前几年还一起帮忙打过郑国,最主要的是位置好,鲁国的位置就在齐国和宋国之间,宋国往上走一段路就是卫国,齐国往西走一段路就是卫国,正好绕开鲁国,选定了鄄这个地方,两国也没有走什么冤枉路,等于就在鲁国头上密谋。

官方正式知会了卫国政府,借用他的地方会晤一下,在春秋来说,两国首脑会晤也是经常的事情。卫国很客气,那就用吧,通知鄄城这个地方的守将一声就可以了,让地方官知道两国已经批准在这里会晤,免得胡乱打起来。

就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齐桓公带着些人马如期到了鄄,和宋桓公见面。事情其实已经秘密知会宋国说要打鲁国,但是具体什么原因,怎么打,这些细节需要两个国家的首脑在一起商议。宋桓公是很感激齐桓公的,两个人可以说已经相当于亲密的战友,二话没说,一切听盟主的。然后,就部署你怎么出兵,我怎么出兵,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外面传报说有鲁国使臣公子结知道齐宋两国在此会晤,特来结盟,就是一起再拜一下“把子”。

啊!

当时传报鲁国有使臣前来,齐桓公和宋桓公全都惊呆了,连管仲都愣在那里。太意外了,怎么可能?难道鲁国知道他们在这里秘密商议攻打他,特意派一个使者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哎呀!自己没有打别人个措手不及,反而被别人来了个措手不及,管仲顿时感慨自己的失策。

再细细琢磨,鲁庄公派个使臣来是什么用意呢?就为通知我们他知道我们要攻打他,来个下马威,这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何况鲁庄公不是这样一个阴险老谋的人物。齐桓公问管仲:“这可怎么办呢?”

管仲说:“那么,先见见这个使臣,不管来的是捉奸的小鬼,还是地府的阎王,事情横竖都这样了,总要见的。”

公子结是很聪明的,他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