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现终年不褪的色素沉着。当时认为放血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因为这可以有效减少体内铁的储存量。至此,我终于找到了祖父喜欢献血的原委,尽管他一无所知,但他正用这种方式治疗他的血色病。

出于直觉,我意识到祖父的阿尔茨海默症和血色病间或许存在某种关联。既然铁沉积可以损伤其他器官,它会不会损伤大脑呢? 显然,不会有人把一个15岁孩子的推测当真。于是,我只能继续徜徉于图书馆,研究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血色病,试图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数年后,当面临大学志愿选择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生物学。我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和血色病之间的关联。毕业后不久,我便得知血色病的基因已被精确定位,我想是追寻直觉之路的时候了。于是我推迟了医学院的学习(美国的医学院入学制度为:必须先取得大学学士学位才可以申请医学院),加入了一个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博士生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囊括了来自不同实验室、具有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和医生。经过三年并肩作战,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虽然基因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但我们发现血色病和某种类型的阿尔茨海默症间确实存在关联。

这一成功的发现让我喜忧参半。一方面我证实了自高中以来就有的直觉(同时为此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另一方面我的研究对祖父却毫无帮助。12年前,也就是罹患阿尔茨海默症5年后,他离开了我们,享年76岁。亲人离世的忧伤尽管难于抚平,但我知道这一发现可以惠及众人,这促使我毫不犹豫地继续投身到科学事业中。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要讨论到,与其他许多科学发现不同,我们的发现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在西欧的后裔中,血色病是最为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如果你知道自己罹患了血色病,就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降低血液内的铁含量,从而阻止铁沉积对全身器官的损伤,方法之一就是我的祖父自己发现的放血疗法。而如果你自己还不清楚是否患血色病,那么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家族 成员中是否有血色病患者。如果的确如此,那么你就有必要进行一 些简单的血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那么你就要定期进行放血治疗,同时控制饮食。但是,不必担心,你完全可以在和疾病的和睦共处中正常生活。

我就是如此。

18岁那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疼痛难忍”的滋味,这让我立刻意识到或许我也和祖父一样患上了“铁过度沉积症”。检查结果毫无悬念———阳性!这一结果让我陷入沉思:它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怎么就找上了我呢?而最让我困惑的是,明明进化是优胜劣汰,为什么这样讨厌的基因还能代代相传?为什么进化还要让这 种基因持续存在?

引言 生命不息——进化是永恒的主题(2)

这正是本书关注的问题。

对基因的研究越是深入,我就越想知道“为什么”。为了解开疑团,我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同事一一求教。 这本书就是凡此种种“为什么”的产物,它为我的研究指明方向, 帮助我发现其中的某些内在联系。希望这本书也能为广大读者打开 一扇窗,看看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大千世界中,生命是多么的光怪陆离、美轮美奂。

本书的初衷不仅是想让读者对疾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不但要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如何对付它们,还希望能揭示这些疾病的进化之谜,最终为人类获得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尽一份绵薄之力。我相信书中许多答案会使你茅塞顿开。

比如关于遗传病。对研究进化生物学的科学家而言,遗传病真是令人着迷、耐人寻味。进化一方面帮助我们选择那些有助于生存和繁衍的遗传特征,另一方面也淘汰那些使我们更为脆弱,或直接威胁我们健康的遗传特征(尤其是那些在我们出生前就会影响健康的遗传特征)。对基因的优胜劣汰使我们获得生存和繁衍的优势,这被称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如果一种基因对应的特 征使物种难以生存和繁衍,那么这种基因及其相应的特征就将逐渐消亡,因为携带这种基因的个体难于生存和繁衍;反之,如果一种 基因对应的特征使物种更加强大、生生不息,那么这种基因及其相应的特征就会代代相传。同时,这种特征越具有优势,与之相应的基因就越容易在基因库中传播。

由此看来,遗传病似乎丝毫不具备进化意义。那么,为什么历经数百万年,这些致病基因还会在基因库中持续存在?答案即将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