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步,正好趁这时间给儿子讲解气功的基本知识。

华兵满意得看着蹲着的儿子,悠闲地讲道:“气功发展到今天可谓悲哉!几乎只要是个会作深呼吸的人都敢宣称自己会气功,气功的现今的声誉恐怕连当年江湖卖艺者地摊上的金刚大力丸、狗皮膏药还不如,气功大师几乎成了江湖骗子的代名词。可见物极必反,想当年气功的地位何等显赫,被唐以来的历代帝皇尊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现在除了武侠爱好者的小说里偶尔吹嘘意淫一下,气功都快臭大街了。气功起源于人类一个古老的梦想——长生不死,道教就是抱着长生不死的伟大理想应运而生的。以唐朝为界,唐以前道教以外丹术为主流,捣腾出些乱七八糟的丹药服食,美其名曰仙丹或者长生不死药,结果当时的贵族社会阶层趋之若鹜,狂热地服食丹药,吃死了一个秦始皇也不足以让众人警醒,其实那些丹药的成分大抵是黄金、硫、汞、砒霜、铅之类,偶尔也有些让人亢奋或者有镇静作用的药,吃了非但没有长生不老,青春永驻,反而提前一命呜呼了,吃的越多走的越快。可见人一旦有了狂热的**,即便是再英明神武的人也会作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傻事出来,正所谓利欲熏心,就好像很多平日很精明的人一旦贪图便宜就往往为骗子所乘一样。从道教创立开始,中国向往长生不死的贵族们大概吃了一千多年的丹药,长生的一个没见着,夭折或者英年早逝的倒不少,外丹术渐渐没落了,到了唐朝,道教中有见识的一些精英感觉不能再这么玩了,一帮当时中国的最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群策群力,改变了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大方向和方法,创立了内丹术,其实就是真正的气功的由来。”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第十五章 气功入门功法(下)】………

() “老爸,我想到了有一个词叫回光返照,是不是和回光调息大有渊源。”

华兵听了大失所望,没好气地说:“的确大有渊源,学不会回光调息也就只有回光返照了。”

华宇吐了吐舌头,虽然没听懂,但是看父亲这神态,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厚着脸皮继续问:“老爸我真的听不懂,能不能再讲简单点。”

华兵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想想儿子毕竟年纪太小,一时无法领悟也属正常,不如先一股脑地全告诉他,rì后或有机会慢慢领悟,就继续说道:“气功入门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止念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讲述:

第一种情况:平rì如何止念

要想把止念的功夫炼好,就要在rì常生活之中注意修心、修xìng、修德、修念。对此道家有三项准则:

(1)yù正人,先正已;yù人敬,先敬人。

这样一种推已及人的人生观,表现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只有在实际生活之中不断磨炼心xìng,才能逐渐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隐居尘”、“何必深山守静孤”,就是这个道理。

(2)事情则应,事过则忘。

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事情来了,应当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做好,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同时,做事时要心无旁骛,否则就不一定能把事做好,也许节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事情完成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牵挂,就象没有发生过一样。这样事后无心,即可心中无事,思想上没有牵绊,杂念也就同时跟着减少,无形之中功修随之jīng进。

(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一般人的心理,得到什么就会欢天喜地,失去什么就会烦恼忧伤,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不能自持,自己却又不觉察。修炼气功的人,当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道家内丹术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无德则不能培道,仙道贵实,绝非空谈。

第二种情况:练功时如何止念

初练气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