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一来,赵昱的学问他心里清楚,那绝对是过得硬的了,所以,也该这小子亮亮相了。

二来,阮学道咄咄逼人,目标直指同文书院,更指向于老先生。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也也要让阮学道吃点苦头。

赵昱浪子回头,更用心苦读。一举夺得月考的榜首,这对于公主来说那是大喜事,而且凭着赵昱这一翻明显的悔过,朝堂对于公主教导之责的呼声也能平息了。

说不得,以此为契机。公主府的危机就过去了。

这对于公主来说是何等重要的事情,却偏偏被阮学道说成舞弊,凭着公主的气性,就算是现在不发作,那以后,秋后算账的时日在那里呢。

老实人也有蔫坏的时候。

总之,王继善在众人不知不觉中就给阮家挖了一个坑。

“好。那你说说要如何进德修业?”这时,聂纪堂先问,因着赵二公子昔日的名声,这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论语中圣人已经总结了,只要赵昱用心读过论语,那么这个问题就跟填空一样。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赵昱躬身回答。

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答的中规中矩。

聂纪堂点点头。

“利害。”这时,府台大人的题只有两个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只要用心读书的,这个问题也不难,之前聂大人问的是《论语》,如此,府台大人问的就是《孟子》了。

他问的是“利”之害。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言利……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赵昱背负双手,微闭双目在堂前游走,《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的开篇便如叮咚泉水般的潺潺而出,声音清朗,如清风,如明月,可明目可洗耳。

“好,书读的还算是扎实,几位怎么看?”聂纪堂道。

众人皆点头,又问了一些其它的问题,赵昱张嘴就来,没有丝毫停顿之处,由此可见书目俱已读的滚瓜烂熟。

“看来你最近着实用功读书了,这样你以《观书》为题,做一首诗,说说你的读书心得吧。”这时,一边的阮学道又道。

阮学道这一题看似没有什么,不就是做一首诗吗?但他先命题,又点出读书心得,那么必要同赵昱此时的心境吻合,还要当堂就做,何况《观书》不比吟风弄月,这算是一个冷门题,便是一般的才子要想当堂做好这首诗都不容易。

如此,堂上几个便有些皱眉,觉得阮学道有些过了。

毕竟浪子回头,能做到记住书中的已经是不错了。

赵昱这时在自省堂中依然是闲庭信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没一会儿,诗便悠然读出,读完赵昱还不忘拍拍自己的腹部。

“好诗!!”他这诗一念完,堂中上书的学子便拍起案来,虽然平日里大家也都瞧不起赵昱这纨绔子,但这回这诗做得让人服气。

堂上一众大人也频频点头。

随后又有人乐了。

赵昱最后拍拍腹部等于是把他自己比成诗中的草庐。却把阮学道比成了寻芳客。那含义是说阮大人这寻芳客没有眼光,居然不信他有真才实学。

这除了作诗之外,便又消遣了阮学道一把。气的阮学道一脸发紫,连带着坐在下首的阮子安阮先生也觉脸上无光。

但细一想下正合情理,人家赵昱是什么人啊,怎么也是公主府出身,岂容得人随意诬陷,借机消遣你一把本在情理之中,倒难得的是,赵昱居然能把这种消遣在诗中表现出来,这更加的不容易了。

到得这时,众人对于赵昱这个月考榜首的成绩那再没有任何的怀疑。

而由此,众人则更佩服起王继善,难怪被举为茂才,别的不说,就凭这教书育人的本事,若不举茂才那才是教谕失察。

如此,“更夫举茂才,直入同文门”的谣言便也不攻自破了。

“不可能,一个人的才学不可能在一个月之间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