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直接问道:“请问周兄,油对村民可有好处?”

这还用问嘛,那还不是明摆着的事,要是没有好处,那些村民就不会来换了,周冲点头道:“有了油,可使他们的饭食可口,对身体有好处,身强体壮也就不在话下了。”

曾遥很是赞同:“这就是了。这是举手之劳,周兄何乐而不为呢?周兄一己之仁,惠及无数村民,这是莫大的善事。再说,当今之势,大秦帝业渐成,但是山东诸国仍在抵抗。大秦要成就帝业,必须征战,要征战必养军,要养军必先实民,让百姓身强体壮实是于国于民的大事呀!”

于这些军国之事,周冲可没有多少兴趣,心里想即使他不来到这个世界,秦国还不是要统一?秦始皇统一国家,没有豆油还不是一样完成了吗?笑道:“曾兄急于时势,周冲感佩。不过,那是肉食者的事,我一介草民,不闻军国之事,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

曾遥可不敢苟同他的话,辩驳道:“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周室衰弱,移鼎之势已成,能定鼎神州者,非大秦莫属。周兄若行一善事,则功在千秋,史册留芳,岂不美哉!”

从内心来说,周冲是很想答应村民的请求,可是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凭他一人之力哪里能够做得来,苦笑道:“忧国忧民固然是好事,但我周冲不是这块料,就不自苦了。”喜欢历史的周冲知道秦始皇刻薄少恩,要是自己真的忧愤时势,和他拉上关系,一个不好就是杀身大祸,才找托词。

“周兄,请听我给你做个喻意。”曾遥打比方说:“毛厕里的老鼠整日里只能与臭气为伍,凡有人如厕则仓皇逃遁,而仓廪中的老鼠食用足,安逸终日,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这个鼠论很耳熟,好象在哪里听到过。”周冲思索起来。

第一卷 初试啼声 第五章 一语点醒(下)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周冲略一思索,脱口而答。

曾遥是打一个比方,想以此来点醒周冲,以他想来这比喻除了他和另一个人知道外,没有人知道,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冲居然说出那人的原话,惊奇都小巧的嘴巴张得老大,一双很是好看的眼睛看着周冲,都不知道转动了,问道:“你怎么知道这话的?”马上发觉言词不妥,忙掩饰:“周兄高见,小弟领教了。”

“《史记•李斯列传》不是明明白白记载着吗?”周冲在心里给出答案,马上想到曾遥的神态很是惊讶,心想难道他就是一代名臣李斯?李斯面相英俊,眼前的曾遥也是如此,只是李斯身材很是高大,而曾遥却是瘦削得可以用娇小来形容,两人无论如何也是扯不上关系,笑道:“小弟一得之愚,不敢入曾兄法眼,还请曾兄赐教。”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在郡里做一个供奔走的小吏,上厕所老是看见仓皇而逃的老鼠,又去粮仓里看老鼠,这里的老鼠吃得膘肥体壮,见了人也不怕,他很是感慨就说出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话。不再当小吏,拜大学者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感叹山东六国无足为者,就西行入秦,最后成为一代名臣。

“周兄既明其理,为何不行其事?”曾遥反问,道:“以小弟看来,这些村民为得一油,费时如此之长,其心甚坚,其心甚诚,周兄难道就是铁石心肠,没有一点仁善之心?”

他的言词颇为尖锐,周冲苦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他们无油,犹厕中之鼠,他们有了油,就如仓中鼠,虽同样是鼠,生活过得却是大为不同。”

曾遥点头赞同道:“周兄聪颖!”

周冲双手一摊,开始倒苦水了:“曾兄达人,当知这事非一人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我就算是答应了他们,也是回天乏术。”

“周兄并非无仁善之心,只是力不及,要是小弟有办法帮周兄解决这难题,周兄可会答应他们?”曾遥很是期待地看着周冲。

古人在科技上不如现代人,可其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曾遥这人很是聪慧,天知道他会出一个什么样的主意,周冲技巧性地道:“曾兄请讲,要是能行则行。”

曾遥道声见笑,道:“小弟这主意也不是什么高明办法,周兄可以雇几个帮工,多做几个石窝不就解决了?”

“古人呐,头脑一热就要去做,也不计算一下成本,划算不划算。”曾遥的主意周冲并非没有想到,只是乡村之地,人口稀少,哪来的市场,仅仅是为了村民的请求而上马十几个石窝,一旦他们的要求获得满足,这些东西岂不要闲置?营运官出身的周冲深知其害,委婉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