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2/4页)

没有列位臣工地努力,要是没有将士们血洒疆场,也不可能成事。这些,都是列位臣工。将士们地功劳,你就不要一味说好听的了,还是说你的正题吧。”

“王上圣明!”群臣礼节性地赞一句。

秦王何等精明之人,哪会不知道赢宁地心思,一语道破,赢宁心里一惊,转念一想既然知道了,那就挑明了讲,应一声道:“王上,臣以为赏功罪过立国之本。有功不赏,近则寒功臣之心,远则寒天下人之心。臣工们、将士们效力于鞍前马后。略有微功,还请王上赏赐。”

“你说的很对,有功不赏。何以为国?法令何在?”秦王点头赞道:“那么王叔以为该如何赏呢?”

赢宁早就在等这句话,脱口答道:“王上,臣以为应当效法古制,行分封,分封功臣和宗室。”

“臣附议。”群臣响应。

前次上朝。谈到这事时还有尉缭他们不掺和可以制衡,现在他们不在。群臣一体同心要分封。秦王的压力骤增。

秦王不直接回答行与不行,而是问道:“王叔,你说说看,以你地功劳该分封到哪里?”

赢宁早就把自己的功劳想得一清二楚,只是不能在这场合说出来,故作谦逊,道:“臣虽有微功,但臣之功远不如周先生,缭子先生,只是臣掌管宗室以来,上体王心,蓖兢业业。还没有错失而已。”

这话是锦里藏针,表面上是说他没什么功劳。其实是说他是宗室长老,就凭这一点就算周冲他们的功劳再大,也不能有他地功劳大。要知道。在当时宗室的地位非常高。

秦王点头道:“王叔身为宗室长老,操持国事,寡人甚慰。王叔以为以你之功。当封于何处?齐地如何?”

齐地富厚之地,再者太公当年封于此处,要是封于齐地那是莫大的荣耀,赢宁早就垂涎三尺,一闻是言,眼里放光,道:“臣但凭王上处置。”

如此说来已是同意了,李斯眼里闪着忌妒之光口

“李斯,你说以你之功你该封于何地?”秦王问道。

李斯会说话。道:“王上,云从龙。风从虎,臣能追随王上定鼎天下,实是臣之大幸,臣不敢言功。”

“难得你还知道谦虚。”秦王点头赞道:“那么齐地如何?”

赢宁忙道:“王上,齐地富厚,太公故地,没有太公之业不能封于齐地,还请王上三思。”他明楞着是想打消秦王封李斯于齐地地念头。

李斯先是一喜,听了赢宁的话。心里恨恨不已,道:“王上,赢大人说的是,臣虽有微功,但臣无太公之业,更无太公之才,也无太公之德。不宜封于齐地。”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么分封已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群臣想到美好的未来。无不是喜形于色。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秦王脸一肃,道:“王叔,这几天你的府上宾客盈门呐,你们是在商量什么?是不是想逼宫?”

赢宁直言相告道:“王上。臣是楞了酒宴。请各位大人赴宴。王上说了,分封各有利弊。王土还没有想好,臣身为宗室长老,不能不为王上分忧。这才请各位大人商议分封。”

“李斯,把你的奏幸拿出来,让寡人看看。”秦王盯着李斯。道:“你地《谏逐客书》,片言回天,让寡人醒悟,撤消了逐客令,你的《劝分封书》定能让寡人大开眼界。”

赢宁和李斯商量,要李斯写一篇劝分封书,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没想到秦王当众叫出,看来这里面有问题,李斯的忍劝分封书勇就在左袖肖里,再也不敢拿出来,道:“王上。臣智识浅陋,虽有心于分封上书,还没有写好,不敢有辱王躬。”

“想!”秦王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斯,道:“王叔,你听见了吗?李斯还没有想好。等他想好了再说。李斯,你回去好好想想,寡人一日不见你的分封上书,一日不赏。退朝!”转身离去。

“王上,王上!”赢宁大声叫起来,秦王好象没有听见一般,经去不留。

赢宁冲李斯道:“李大人,你看你看。今日就可决事。你不用心,没把寒劝分封书勇写好,这不错过了?哎,李大人。你真是,你真是!”

群臣也如他一般想法,附和起来。

李斯念头电转,就是摸不准秦王的心思。道:“各位大人请放心,李斯一定写奸这篇上书,定不教各位大人失望就是。”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三章 闹分封(八)

秦王一回到上书房,怒气勃发,道:“反了,反了。居人然狼狈为奸,威逼寡人。寡人最恨的就是给人威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