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要跟四夷学,学在四夷!”

郑克臧放缓了语调:“当然余也不会让他们一味的陷于屠戮劫掠,猎鲸队的宗旨是让他们历大海风浪而熟操船技法以便征战四方,所以一待你和琼海队接收了琉球、长崎航路,他们就要转到南洋去,倒时候就算要抢,也是去跟红夷、跟吕宋夷抢!”

应太农唯唯诺诺的称是,郑克臧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让他退下,然而他还没有走出门,郑克臧忽然又重重的说了一句:“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应太农身子突然一顿,随即冲着郑克臧深施一礼,随即推门而出,看着他的背影,郑克臧点点头,要是还不能领悟,应太农手中的权力未必能保留多久

重新坐回位子上的郑克臧此时已经平静下来,虽说散出去二千多两银子,但麻英的收获实在是太丰厚了,若不将其尽快变成手中的实力那可对不起慷慨的日本人,因此他很快下达了命令:“来人,去告诉马原他们几个,等过完年,让英圭黎工匠再帮着造一艘三千料(180吨)的双桅横帆船,他们也试着造一艘千料大小的双桅纵帆船出来。另外再请苏大工制造四艘二千料的福船备用。”

侍卫领命而去,郑克臧却坐下来在一张纸上涂涂抹抹了半天,随即抄着手在室内跺起了步,等转了一圈又一圈之后,他还是下不了决心。原来郑克臧准备尽弃明郑原来的水军体制,在水兵队中设立以船长为核心的新的领导机制,但一来朱锦尚在,他这么大规模的变动体制必然引起朱锦的不安,二来军中宿将的反弹也不能不考虑,因此郑克臧才犹豫不定。

“不能莽撞,”郑克臧最后如此告诫自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余还有时间,有机会。”想到这,郑克臧走出自己在水兵营的签押房。“备马,回安平!”

72。李顺娘和马车砹耍??福

大明永历三十四年的新春郑氏宗亲联谊要比前几年热闹许多,个中原因别无其他,关键是参与的人多了………过去的一年中除了郑克臧娶妻纳妾添丁增口以外,郑温、郑柔也相继迎娶了正室夫人………以至于这场一年一度的家宴不得不移到较大的偏殿举行。

在这些新增的眷属当中,有一对母子份外的引人瞩目,这就是朱锦在厦门纳的妾侍李顺娘和她所生的朱锦的第三个儿子郑克举,然而从郑克举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朱锦其实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孩子,否则不会不赐予其郑克臧这一辈的通字(注:郑克臧的臧字其实有土字底,而郑克爽的爽其实也有土字旁,因此他们这一辈的名字中均要含土行)。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李顺娘并没有转正继室的身份,因此反过来她要抱着郑克举首先拜谒郑克臧这位长子继承人。郑克臧当然不会受父亲妾室的参拜,因此带着妻妾避让开了,不过郑克臧却看似欢喜的接过了襁褓里的郑克举逗弄了一番,还摸出一块银牌塞到了这个小弟弟的胸前。但小东西却不给面子,在长嫂如母的陈纤巧的外衣上拉了一泡童子尿,以至于陈纤巧不得不尴尬的回去换衣。

仿佛是为了给陈纤巧出气,小家伙落到郑克爽的手里就倒霉了,十二岁的少年可不像郑克臧一样知道轻重,拉拉小手捏捏脸蛋,很快就把小不点给弄哭了。李顺娘心疼的接回孩子,还来不及安抚董国太就进殿了。

听到尚不足岁的孩子声嘶力竭的大哭声,精神头不太好的董国太顿时皱起了眉头:“你是怎么当娘的,还不快些带下去安抚了。”

虽然不是厉声斥责,但这番语气不善的话一出口便吓坏了李顺娘,不敢顶嘴的她抱起郑克举匆匆而去,就这样在众人讥讽的目光下结束了母子俩在郑氏宗亲面前的第一次露面。

老国太赶走了噪音的源头,又照例把肇事者召到了膝前落座,对于董国太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偏心,郑克臧不动声色的看着………反正只要郑克爽动摇不了自己的地位,他才不会强出头打搅了老人家的兴致呢。

然而郑克臧不找麻烦,并不代表麻烦不找上门来,老国太落座以后,环视殿内,尽管眼神已经不好了,但却一眼发现坐在第一排的郑克臧那边似乎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于是眉头又皱了起来:“钦舍,陈氏可是身子不适吗?”

“回祖母的话,纤巧刚刚在抱三弟的时候弄污了衣服,怕因此对您不敬所以换衣去了。”郑克臧轻轻一推,就把责任都推到了那对惶恐而去的母子身上。“不知道祖母来的这么快,等一下孙儿让她给祖母赔不是。”

“这倒不必了。”董国太轻轻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郑克臧的解释,正当郑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