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大好?桃庵不必宽慰老夫了。”刘国轩微微摇了摇头。“老夫怕是熬不过今夜了。”说到这,刘国轩看向几个暗自垂泣的儿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主上至今不肯宽恕老臣,臣下本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只是还有几个子嗣放心部下,所以临了恳请洪大人转呈主上,爵位就不必安排承袭了,让他们在家务农,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就好。”

“这?”洪拱柱颇感到棘手,他是陈纤巧的表舅,自然知道郑克臧对刘国轩的态度,但刘国轩将死之人,说话又如此恳切,他也抹不开往日军中同僚的情面,只好避重就轻的表示道。“武平伯放心,这番话在下一定转述给主上。”

“如此,老夫去了也就放心了。”说罢,刘国轩刚刚转头准备跟儿子们交代几句,突然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他的几个儿子忙拨开挡在床前的洪拱柱,抚胸的抚胸,敲背的敲背,递药的递药,呈手巾的呈手巾,但一切都归于无用,只见刘国轩吐出几口腐臭的血沫,随即脖子一歪整个人便萎顿了下去

永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明武平伯刘国轩呕血而亡,郑克臧赐谥号“壮(武而不遂曰壮)”,但群臣极力劝谏,所以后来改谥“武靖”,并按刘国轩遗愿罢废武平伯爵号,由此曾经在郑军中权威赫赫的刘国轩一门从此淡出了东宁的军政商途

康熙二十六年,江西分宜等地久旱不雨,清廷曾下令减免受灾地区的税赋。然而由于征讨台湾的花销庞大,时任江西巡抚的王骘押下了减税的诏令,于是下面州县有样学样,不但不减税反而变本加厉的催征税赋,并在清廷规定的正赋和浮收之外又额外收取米面耗、虫鼠雀耗等杂税,逼得赣西百姓家破人亡者不可计数。

康熙二十七年,赣西、赣南又遭暴雨,但清廷仍不加抚恤,于是一场民变就在酝酿之中。岁末,清廷征讨东宁又遭失利、数万赣中绿营丧生海底的消息消息传来后,一场大规模的起义随即首先在上高爆发,旋即遍布整个赣西。南昌李美玉、袁大相等豪强也相与呼应,宁都佃户也借此据寨抗租,号曰“佃兵”。

十二月十七日,赣西义军攻占临江府逼近南昌外围,义军将领熊心(书友熊家依若推荐)冒称“朱三太子”、自立为大明监国并打出“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明天”的旗号,彻底惊动了整个江西官场。江西巡抚钱珏抽调全省绿营予以镇压,但赣省绿营大多已经调往福建,剩下的兵力又散布全省,很难集结,不得已钱珏向北京及江宁求援。

两江总督董讷调用安徽、江苏绿营紧急开赴江西,康熙也急命正黄旗都统巴浑德为大将主持江西剿务并从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邻省调兵入赣。而就在清廷调兵遣将之际,赣西义军又连续攻占上高县、瑞州府、丰城县等地,使得省城南昌一日三惊。

但赣西义军此时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由于义军编练未久攻击能力有限,几次强攻州县都损失惨重,因此义军高层不敢轻易叩击防守更为坚固的省城,遂使清军能牢牢的掌握南昌这一桥头堡,进而源源不断的引入援军,以至于义军最后功败垂成

马上要过年了,虽然一众老幼都已经安置在台湾岛上,但只剩下若干男丁组成的泗礁岛上的舟山队营地里同样张灯结彩的热闹非凡。十几名平时分散在各处游弋巡航的船长此刻都回到了岛上,统领船长们坐内厅正厅,一众水手们做偏房,划拳、吃酒,气氛同样热烈。

酒过三巡,有人就聊起了前不久伏波舰队纵横浙海的表现,说到兴头上,这名曾经上船带路的船长惊呼道:“直娘贼的,那会的炮子像不要钱的一样,几十炮的打出去,难怪浙省水师挡不住的,要是咱们也有这样的船、这样的炮,天下哪里去不得。”

“刚刚拿到东宁给的福船、广船时大家伙不也是这样说的?”刘翎撇着嘴冷笑道。“不过这软帆炮船嘛?全东宁才四十几条这样的炮船,一艘造价少说**千两白银,再算船上的大炮,没有一万五千两说什么是拿不下来的,你倒说说看,人家凭什么给你一条。”

“是啊,咱们虽说现在也算归了东宁,可毕竟是外系。”刘翎的远房叔伯刘俊朋(书友manson2003推荐)咧着大黄牙说道。“能有眼下的船炮已经不容易了,就别痴心妄想了。”

“我怎么听几位这话有些不对啊。”作为监军官的林璐斌之前正和房锡鹏一起招待着携郑克臧旨意前来宣慰的周云隆,见到人家老友见面谈兴正浓,他便接敬酒的名义给两人独处的机会,却没曾想正好听到几位船长的抱怨。“想要软帆夹板船容易,我一个呈文上去,三千料的没有多,千料以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