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是啊,死的人太多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降了。”说了两句,两个大男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着。“想想那些好兄弟,没有战死在沙场上,却被活活的饿死、折磨死,还有咱们的妻儿老小,一个个死得太冤了”

收敛起来声泪之后,马明鹏扭头去看,却发现带自己回来的赵平维等人已经不见了,于是他胡乱的抹了抹脸便问起比自己先到的徐文伦:“老徐,你来得早,可知道这是哪里吗?我怎么觉得还是在关外呢。”

“应该是在长白山里面,咱们没走太远。”徐文伦冲着时不时骑马出没的郑军努了努嘴。“马兄弟,你以为郑家的人把咱们救出来是好意吗?”

“这话怎么说?”马明鹏虚心求教着。“不是说耿藩的小郡主和尚可喜的小儿子落到了郑家的手上,继承朱锦王位的朱钦听了耿家小郡主的枕头风后,才派人救咱们的吗?”

“这个缘由听起来倒也不是假的,但救了咱们之后呢?”徐文伦脸上浮出一丝冷笑。“千里迢迢从东宁到辽东,一阵枕头风就能让东宁花这么大的代价吗?真要这样,东宁的大臣就一个个视若无睹?依我看,少不得是要驱使咱们重新跟北京见仗的。”

马明鹏咬牙切齿的说道:“见仗就见仗,老子还正想报仇呢。”

“我倒是不怕跟北京重新做过一场,只是这身子骨。”徐文伦指了指地上的石锁。“以前使这个跟玩似的,如今可不成了。而且。”徐文伦压低了声音。“凭什么为郑家买卖打天下。”

“人家毕竟是救了咱们。”马明鹏还有厚道。“权当自己早就死了便是。”

“话虽然没错,可是要是马兄弟自己能立起大旗,我就跟你干。”

徐文伦的话虽然充满了诱惑,但马明鹏却摇了摇头:“就算你我能拢起人来,可粮食呢?兵器呢?还不得靠东宁相帮,你以为东宁人傻啊,会没有防备?”

徐文伦想了想,颓坐在地上:“也是,现而今咱们还在辽东,外面都披甲人,说这个太早了,还是且看东宁怎么处置咱们才好。”

徐文伦的话显然说巧了,他的声音刚刚落地,那边出现了集合的招呼。等闻讯的两人排过去的时候,一锅热汤已经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排好了。”东宁的人指挥着,同时向所有人发放着碗筷和油面饼。“吃完了就上路。”

上路?这个一语双关的词让马明鹏联想起什么,等抓过面饼、盛上汤,他没有立刻吃喝,反而寻找到同在一旁端着碗的赵平维:“赵大人,这吃完了是要上哪啊?”

“来早了不如来巧了。”赵平维一边作答着,一边撕咬着这种对南方人而言并不好吃的面饼。“正好有人要回老营一趟,所以带上你们一并走了。”

再次听到老营两个词,马明鹏于是再度探问道:“老营?老营到底在哪?”

“老营啊。”赵平维轻笑了起来。“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到了那,你们便真正安全了。”

想到徐文伦刚才的话,马明鹏情不自禁的问道:“那到了老营以后怎么安置咱们?”

“怎么怕王大人当初是在骗你?”赵平维脸色肃然的解说道。“别胡思乱想了,就你们的身板还能跟鞑子动手?还是到老营做工、耕作,好好过剩下的日子吧,至于真有心报效的,也等养好了身子以后再说。”

马明鹏这才放心下来,讪讪的离开赵平维的身边,找了个地,香甜的吃着这些年梦中百寻不得的美食,不过他才坐下吃了不久,贼头贼脑的徐文伦便又寻了过来:“马兄弟,你刚刚跟郑家的人说了些什么?”

马明鹏慢条斯理的反问道:“老徐,你会干农活吗?”

“原来是一直握刀把子,这些年被披甲人逼着倒是会一点。”

“那就好,到了老营,若是真的不必担心鞑子了,咱们就自耕自食,再也不要刀头舔血了”

239。郑荷冲突

也不知道又越过了多少重山峦、多少条溪河,只知道自己是一直在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行进的三藩余部们一脚低一脚高的穿行在茂密无人的原始森林之中,直到某一天终于看到了那一抹永远值得铭记的蓝色。

“到海边了。”俯瞰着港湾里飘荡的船只,所有人的脸色都露出了一丝解脱的表情,尽管在场的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要坐多久的船才能抵达最终的目的地,但大家伙都明白从此以后,一切的梦魇都将从生活中消失。“真的得救了。”

“你,你这是干什么?”众人正在庆幸自己的人生之路发生转折的时候,就听到带队的郑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