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林升顿了顿:“这个方略的优点是利用本藩水师控制海权的便利,在清虏最薄弱的地方下刀,但缺点是一旦桐山易手,清军势必疯狂反扑,到时候闽浙两路夹击,对左虎卫等师而言势必是有一场血战,而且即便歼灭了闽北的清军,也不过是改变了一路战况,对全局并无太多补益,更不要说在苏州的鞑酋会立刻派来更多的增援。”

说完这段话,林升看了看面前诸人的反应,随即用手一比,还未说话,场下看清楚的几个已经一阵抽气的声音,更有人不顾会被殿御使弹劾失仪的危险叫嚷了出声:“应天府!”

“没错,参谋厅的另一个方略就是直捣南京。”林升承认着,顿时场面的声浪一下子放大了,不过好在郑克臧随后一瞪眼,这才迫得全场肃静下来。“应天府是太祖皇帝龙兴之所。”林升继续道。“一旦克复南京,不但可以截断建虏南北之间交通,据江南米粮为我藩所用,更可以大张我朝声势,若能顺便将鞑酋康熙围在苏南,那还能一箭双雕。为此,参谋厅准动用如今在东宁的全部九个师及海龙骧师各团”

林升的话说完了,殿内却鸦雀无声似乎之前的喧闹只是郑克臧的一种错觉而已,直到好半天后才由郑克臧本人打破了这种肃杀的气氛:“怎么都不说话了,难不成对于参谋厅的两种方略,诸卿都没有意见吗?这可不成啊,本藩力量有限怕是不能纲目并举了。”

郑克臧的冷笑话并没有引起众人的笑声,反而又过了一会,元辅洪磊起身拱手道:“主上,臣观主上进取金陵的方略似乎与当年先王进取应天府的方略如出一辙,可是当年”

“洪阁老,此事不可同日而语。”郑克臧淡淡的回应道。“当年祖父大人是犯了轻敌之错,而今日孤却是准备以快打慢,抢在清虏反应过来之前动手,断不会给清虏以固守的机会。”说到这,郑克臧补充道。“职方司费尽千辛万苦打探到清虏的虚实,应天万人、镇江六千、杭州一万,苏州因为鞑酋康熙亲在所以有二万人,如此兵力本藩足以逐个击破。”

“主上,虽然鞑酋康熙把身边的禁旅八旗分遣回北地消夏,但是轮戍的大军指日就到,一旦本藩顿兵于金陵坚城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啊。”洪磊坚持着自己观点。“臣以为攻打桐山虽然只能暂缓一时的危噩,但总比把全部军力至于险境要好。”

“洪阁老此言大谬。”边上的林贤看到郑克臧的表情不悦,立刻站出来驳斥着洪磊。“以下官浅见,只要本藩的水师尚在,哪怕将陆师打光了,清虏也绝无跨海之虞。既然如此,为何不奋力一搏,如此即便不能一举扭转乾坤,也势必打乱了清军的步骤。”

“你是何人?”洪磊瞪了林贤一眼。“一介降将而已,说你居心叵测还是轻的,还敢在此大放厥词。”林贤自是不敢跟这位老臣顶嘴,只好默默忍受着洪磊的羞辱,但洪磊似乎还不罢休,骂完林贤之后,转身向郑克臧进言道。“臣请诛这个奸佞。”

“洪阁老,够了。”郑克臧脸色阴沉至极。“此方略与林卿无涉,所以大可不必责难之。”郑军中的降将、降军委实不少,要按洪磊的意思,郑军不战就要垮了,因此郑克臧说什么都不会采纳洪磊的建议的。“还是就事论事吧。”言罢,郑克臧命洪磊坐下,随即向另一边的柯平等人望去。“柯卿这边有什么主张吗?”

和洪磊这个名义上的元辅不同,柯平才是明郑政权中实际的首相,对于郑克臧有意避开洪磊的作法,柯平犹豫了一下,探问道:“攻打桐山或可以直接从东宁转运,可若是攻应天,海路漫漫,又如何予以补给。”

“揭阳伯已经在大衢山都督府建筑了二十余处仓屯,足足储备了五万大军半年的食用。”在郑克臧的示意下,左副总参谋事孙有劳做了回答。“此外北方舰队的主力也大半收了回来,届时他们将和舟山分舰队等部一起充当快速转运的责任,以确保向东宁向江南供粮。”

大都督府仓储转运经历司司官、太仆寺少卿掌寺事李景立刻插嘴问道:“那一旦进入风期,又如何保证海上的输运不至中断呢?”

军务经历司司官、兵部左侍郎掌部事林珩回答道:“届时江南的夏粮已经收上来了,足以应付战事的需要。”

“想当然尔。”营田经历司司官、户部左侍郎顾同山撇了撇嘴。“且不说短短数月能否击败应天、镇江、苏常、松嘉等地的清军,控制整个苏南浙北,只是战火一起,必然抛荒严重,届时即便还有产出也全部落到本藩手中,这粮食也未必足用。”

“日本、朝鲜已经同意向本藩赊售粮食,”通商经历司司官、鸿胪寺少卿掌寺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