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但胤礽的诏书并不能立刻扭转战局,五月二十五日,郑军展开攻打杭州的军事行动,石琳虽然负隅顽抗,但是却最终只是螳臂当车,在经过五天的激烈战斗后,郑军自艮山门、庆春门等处攻入杭州,石琳见势不好换装躲入预先准备好的民居侥幸逃得性命,并于一个多月后混出杭州城,从此在历史上消声灭迹

好不容易在匆匆自闽西战场赶回的江西巡抚于成龙的护卫下回到南昌的康熙,几乎同时接到北京事变以及杭州失陷这两大噩耗,还不等几欲吐血的康熙平缓下心情,来自闽北的消息又给他重重一击………得知江浙突变的闽北清军受命匆匆后撤,虽然一时挡住了郑军的反击,但是丢弃了大量粮秣辎重的清军在北撤的路上发生了兵变,部分绿旗兵反正投明进而对大营袭击,杭州将军兼浙江陆师提督阿席坦、江南水陆师提督郎化麟猝不及防身受重伤,一军就此溃散,不少绿营兵向郑军投诚,更多的沦为盗寇散落乡野………好在闽西北的清军基本上完整的撤回了江西境内,才使得康熙手中有了自保的本钱。

鉴于北京事变的性质远要比南京易手更加危急,康熙再三权衡之后,一方面向北京通报自己平安并要求胤礽退位,另一方面率领于成龙及江西清军主力在九江一线渡过长江,随即开往安庆与马齐会师。由于康熙带走了大量清军,闽省的郑军得以顺利反击,势如破竹的光复了闽浙赣三省广大国土。投机的各地士绅纷纷箪食浆壶并投效郑军,进入浙赣两省的郑军迅速扩大,很快发展为几十万人的队伍。

七月初一,南下的郑军主力与自闽北反攻的郑军在宁海会师;七月初四,金华、处州两地的清军向郑军投降;七月初八,洪拱柱进入衢州并转到广信、饶州直向南昌;七月十四日,朱耷在湖北策动留守绿营兵变,变兵夺下武汉三镇随后沿长江而下与北上的郑军在武穴会师;而受到江南突变以及湖广兵变的影响,偏沅巡抚桑额率部逃亡湘黔边境,桂省清军也逃回广西,由是在短短几个月内,郑军完成了对东南半壁的控制,实力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当然郑军并非就此一帆风顺了,横亘在郑克臧面前的除了沿长江布阵的皖西、苏北清军外,荆州将军硕鼐和桑额两部还在窥视荆湖,广西巡抚江有良、云贵总督葛思泰也率数万之众窥视广东,这一切的一切显示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才方兴未艾呢。

295。粮食来了)

“卿等办得好事。”郑克臧脸色不豫的向户部左侍郎兼大都督府营田经历司司官顾同山冷冷说道。“若不是军律司的奏报,孤现在还蒙在谷里,好啊,真是好极了,才十个月,孤的命令就不出南京城了!”

面对郑克臧的雷霆之怒,顾同山连声叫屈起来:“王上,非臣敢怠慢王上的令谕,只是营田司人手不足,光是在南直隶和福建两地清理抄没土地已经耗尽了全部人手,因此才不得不在浙、赣、粤等地缓行。”

“无非是降官阳奉阴违的老托词。”郑克臧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冷冷的在顾同山的脸上打量了一下。“姑且就算如此吧,为何南直隶和副将清理后的田土不分给投军将士,是不是还要说审官司的恩赏名录没有拟制好啊。”

对于郑克臧的质问,顾同山好整以暇的回复道:“主上不知,虽然田土是在士绅名下,但南直隶也好,福建也罢,田骨和田皮并非一回事,若为了取悦军士而夺了百姓的生机,臣以为未免有些因小失大了。”

看着郑克臧阴沉至极的脸,顾同山急忙解释道:“臣以为南直隶、浙东、浙北以及福建等地关系本藩命脉不宜分授田土给军士、将弁,还是令耕作百姓就地赎买为好,所卖钱粮可补军用不足,至于将士的恩赏,或江西,或江淮为宜。”

“只怕待江西清理抄没之后,顾卿还是要说就地赎买的为好了。”听着郑克臧诛心的话,顾同山的表情一滞,然而更让他措手不及的是郑克臧接下来的那番话。“也罢,既然顾卿这么愿意为百姓考虑,且到江西做一任巡抚吧。”

“臣,”按照武定朝的体制,一省巡抚是中央派在地方上的最高民政官,地位并不在司官、侍郎之下,但是如今军兴,巡抚其实是一地的最高后勤官,承担粮台的重任,虽说算不得苦不堪言,但比起身在中枢的司官和侍郎来说却是影响力大大不如的,所以这是十分明显的贬谪。“臣,臣领王旨。”

看着垂头丧气的顾同山的背影,郑克臧冲着侍立一旁的内侍命令道:“传喻审官司,着邓麟彩会同郑英平、柯平会推营田司司官,另外再严令营田司务必在年内将抄没的田土悉数分配下去,至于在营将士收取租佃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