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 (第1/4页)

作为少年君王的阮福淍尽管有着与康熙、郑克臧两人一样的雄心壮志,但实力不如人的他最终只是屈服于现实:“既然如此,且按梅卿之意行事吧。”

言罢阮福淍有所不甘的一拂衣袖走向后*宫,一见阮福淍走了,广南群臣就此散了,只是梅清臣眼珠转了转,随即找上阮福洝和阮福漮:“两位公爷且留步。”

两人颇为意外的看着梅清臣,其中阮福漮问道:“梅大人这是有何事?”

“两位公爷,其实以下官看来,华夏未必想接受真腊这个藩属。”梅清臣的话让两人一愣,见到两人一时领会不了,梅清臣干脆挑明道。“华夏设立金兰大都护府,又设立州县,分明是一副长期经营的架势,既然如此,华夏可就此满足了?应该不会。那为什么要收我朝为藩属呢?不如干脆与郑朝平分了我朝疆域好了。”

阮福漮听到这插嘴道:“华夏岂是好心,只不过继续以我国牵制郑主而已。”

“公爷此言说到根本上了,”梅清臣抚掌大笑道。“华夏不过是以分而治之的办法,继续让我朝与郑朝相互牵制,同时还把黎皇掌握在手,随时随地可以干预大越国政。”

阮福洝已经若有所思,但此刻却不动声色的言道:“即便如此,又如何呢?”

梅清臣一笑:“陇国公辅佐国主三代,乃是我国的顶梁柱,下官就不信公爷连这一点都看不来,不过公爷不肯袒露心扉,那下官就干脆直说好了。”

梅清臣顿了顿,继续道:“华夏既然无法北进,两位公爷以为,华夏是不是会西进呢?”

“西进?”阮福漮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看向梅清臣。“梅大人的意思是华夏可能不会接受真腊的臣从,不会册封真腊王。”梅清臣点了点头,阮福漮眯起眼睛想了想。“华夏对真腊心怀不轨,与我国有何益处。”

“真腊如此大,华夏的主要力量又要用来对抗清廷,如此,林国公以为单凭金兰的力量,多久才能吞下整个真腊。”梅清臣一反刚刚在殿上怯懦的样子,眉飞色舞的讲到。“这就是我国的机会了。”梅清臣加重了语气。“不管将来华夏是不是册封真腊王,我国当以配合华夏为借口,全力侵占真腊,想来刚刚册封了国主,又禁止我朝北上的华夏一时半会是不会出面干预的。”

阮福洝和阮福漮对视一眼,脸上都有一层喜色:“梅大人此言端的不差,寮国是留给北河的,真腊是留给我国的,这大约就是华夏暗藏的筹码,我国却是该善加利用”

武成二年十二月初一,阮福淍接受郑克臧的册封成为“南越观察使、持节钺都督南河、横山、富春等处、龙虎卫上将军、荣禄大夫、越南国主、象林郡王”,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安南与越南在横山签订正式和约,两国以横山为界,平分国土不再交战

452。瓜分

早在西历一世纪,相当于中国的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时候,如今的柬埔寨人就生活在中南半岛的腹地,并相继建立起扶南、真腊、高棉等若干个承续的庞大国家,其国土一度整个中南半岛的十分之八。当时,交趾(安南)长期受中国管辖、占城偏居半岛一隅无力向西扩张、寮国(老挝)是其附属、缅人和泰人刚刚开始南迁,柬埔寨人唯一的对手,可能也就是远在南洋岛屿上的爪哇和三佛齐了。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大规模兴建吴哥窟等大型宗教建筑虚耗了国力,再加上此时中世纪温暖时期突然结束(注:这也是造成金兵南下、辽宋灭亡的原因之一),气候由夏季降雨稳定型态转为圣婴与干旱频繁交替的气候形态,进而导致农业收成大幅度下降,造成了高度依靠洞里萨湖水系的高棉帝国迅速衰弱。

明宣宗宣德六年、西历一四三一年,暹罗大城王朝的军队入侵柬埔寨,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高棉帝国就此灭亡,其王族后人辗转迁往金边,从而建立了存续至今的金边王朝。不过金边王朝的统治十分孱弱,内部斗争激烈,王位交替频繁。内政既然不靖,对外就更无力量,因此在暹罗、越南以及新兴的寮国的包夹下,柬埔寨的国势日趋衰微。

按道理说既然国力如此孱弱,柬埔寨人就应该在周边国家中选一个大腿抱一抱,而之前的郑藩如今的华夏朝正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柬埔寨方面却一直若即若离。当然,这并不是柬埔寨人自高自大无视北方强国的力量。事实上自打郑藩在金兰设置殖民地之后,当时秉政的柬王哲塔四世就已经注意到这些熟悉的新来者。

可是郑藩在金兰立足之后,采取的是全力支持早期汉族移民对柬埔寨国土蚕食的政策,并从柬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