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 (第1/4页)

“大将军王这话有道理。”博果铎也跟着说道。“有些部族已经归附了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科尔沁右翼前旗,吃下去的肉要让他们吐出来,只怕是不可能的,而且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也损失不小,正指望着合并几部布里亚特人、茂明安人来挽回损失,朝廷要是虎口夺食的话,只怕要让科尔沁人离心离德啊。”

多罗安郡王马尔浑愤然道:“喂饱了科尔沁人,那不是就压在朝廷头上了吗?”

剑拔弩张的话让场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于是前黑龙江将军觉罗孟俄洛提出一个折中的建议:“奴才以为或可以将科尔沁六旗及本地蒙古人混编为蒙古八旗,其中科尔沁左翼中旗改为蒙古正黄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改为蒙古正白旗、杜尔伯特旗改为蒙古正红旗、扎赉特旗改为蒙古正蓝旗,上述四旗旗主兼任都统,朝廷派一副都统居间联络,其余具由其自行委任;郭尔罗斯旗改为蒙古镶黄旗、科尔沁左翼前旗改为蒙古镶白旗,以上两旗旗主不兼任都统,都统由朝廷派遣,副都统以下由两旗与朝廷各派一人;至于本地蒙古人则编成蒙古镶红旗、蒙古镶蓝旗,旗主和都统、副都统具都由朝廷派遣,参领以下则在本地蒙古人中选任。至于旗下丁口嘛,吃下去的就不用吐出来,不足的就由本地蒙古人填补。”

按照孟俄洛的说法,改编后的蒙古正四旗将都是规模较大的旗,清廷以羁绊为主;而蒙古镶四旗则是较小的旗,清廷可以尽可能的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清廷对科尔沁人占有优势。

“朕看可以。”同治帝突然插嘴道。“蒙古镶红旗旗主可由安郡王担任、该旗都统由杨福担任,蒙古镶蓝旗旗主可由信郡王担任、该旗都统就由孟俄洛担任;蒙古镶黄旗都统由丹岱出任;蒙古镶白旗都统可由鄂缉尔出任。”

博果铎眼中精光一闪,自然明白了同治帝的小算盘,对此他质疑道:“只是改编成蒙古八旗只怕还不足以安抚科尔沁人吧,不如使各旗旗主有权共同议政。”

蒙古强而满洲弱,因此只能改满清帝国为满蒙帝国,一如另一个时空的奥地利帝国改为奥匈帝国一样,是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不过,博果铎这么说并非单纯是为了安抚蒙古人,而是为了下一步顺势推出旗主议政做铺垫。

在场多是心有七窍的人物,博果铎的潜台词自然能揣摩出一二来,但此时清廷多有仰仗科尔沁人的地方,因此笼络是必然的,自是不能说博果铎的话不对,更不能直接反对,否则因此引发的可怕后果是任何人不能承受的。

同治帝眼巴巴的看着众人,不得已,允佑站了出来,咬牙切齿道:“奴才以为庄王爷的话颇有道理,如今只能多多结好科尔沁人,所以除安排科尔沁诸王议政之外,还请皇上纳各旗王公之女为嫔妃,以为施恩安抚。”

允佑试图将旗主议政改为诸王议政,但博果铎又如何会轻易让他得逞,于是他冲着衍潢一使眼色,衍潢会意的上前一步:“诸王议政?这也太看得起科尔沁人了,还是旗主议政吧,否则朝堂上一半都是蒙古人,这大政方针岂不是事事要听蒙古人了。”

多罗克勤郡王福彭也鼓噪道:“是啊,让几个旗主来议政已经是朝廷施恩了,若是让一群蒙古王爷都跑来指手画脚的话,这还是大清吗?干脆改成大元好了。”

事实上,由于改成旗主议政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因此博果铎一党并为得到多少王公的支持,然而博果铎的建议其实对同治帝有利,因此准备借刀杀人的同治帝不顾允佑等人的暗示,表态道:“时局维艰,或许可以恢复祖宗成法”

“皇上,臣弟反对。”允禵悍然打断了同治帝的话。“臣弟反对恢复旗主议政。”

允禵是反对旗主议政的,甚至他还反对重设蒙古八旗,原因很简单,有了蒙古八旗是不是得重新厘定满八旗呢?如果重新厘定满八旗,那么又会从谁的手里抽调兵马呢?答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刚才同治帝断然决定,根本不给其他人反对的机会,他也不好主动撕破脸皮,破坏已经十分脆弱的关系,但现在同治帝利用博果铎提供的炮弹准备得寸进尺,他不能再坐视下去了,否则刀子就真架在脖子上了。

“大将军王,你这是何意。”苏努跳出来维护同治帝道。“皇上已经有了决断”

允禵走到苏努面前,抡起手就给了他个巴掌:“混账东西,若不是你在伯力屯、同江两战两败,朝廷何至于此,还想挑拨我与皇上的手足之情,来人,把他拖下去。”

所谓打狗看主人,允禵这一巴掌几乎就是打在同治帝的脸上,因此同治帝不悦的说道:“够了,老十四,正在朝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