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老爷子的表里不一虽不甚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弘晴却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之处,心头不由地便是一凛——前几日议事之际,弘晴本来是想着将这等出头露脸的事儿都让给三爷的,却被陈老夫子所阻,最终还是定下由弘晴亲自出面担当解说者,也幸好是如此,若是三爷这会儿真儿个地贪功的话,那可就要弄巧成拙了,尽管老爷子表面上不会说甚子,甚或还会好生嘉奖三爷一番,可心底里却难免给三爷贴上个“不实诚”之标签,那后果自是不消说的严重。

“好叫皇玛法得知,孙儿承蒙皇玛法恩宠,得以办了个商号,此天大之鸿恩也,孙儿自不敢辜负了皇玛法的厚爱,就想着要将商号往大里做了去,为免与民争利之实,也就有了了从红毛国人身上赚钱的想头,特派了人去详察海外贸易之细节,偶然间得知有些海外粮种高产,口感也好,营养也丰富,这就想着能引种国中,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无确实把握下,孙儿并不敢妄言,也就估摸着在王府后花园里试种了一些,以明其实,前些日子各式粮食已熟,孙儿自尝了些,颇为此风味而着迷,实不敢敝帚自珍,特借此机会,进献皇玛法当面,能得皇玛法片言嘉许,便是孙儿三生之幸也。”

弘晴心中虽是暗凛不已,但并不敢因之而误了正事,这便赶忙调整了下心态,言语诚恳地将海外粮种一事做了个交待。

“嗯,尔能有此心怕不是好的,且说说看这些粮种都唤作甚,产量又有几何?”

老爷子对于海外粮种如何来的并不甚感兴趣,倒是对弘晴所言的高产来了兴致,只简略地夸了弘晴一句,便即有些个迫不及待地追问起具体产量来了。

“皇玛法请稍候,来人,上实物!”

弘晴并未急着回答老爷子的问话,而是先告了个罪,而后提高声调断喝了一声。

“喳!”

弘晴既已下了令,边上侍候着的王府侍卫们自是不敢稍有怠慢,紧赶着应了一声,旋即便见数名家丁各捧托盘从院门处转了出来,抢到了近前,各自躬身而立,尽皆将托盘平举在了胸前。

“皇玛法请看,此物为玉米,就是先前跟松仁、黄豆一盘里炒的那物,地里前两排种的便是此物,亩产可达五千斤以上,除其果实可食用外,其茎、叶皆可为养家禽、家畜之饲料;这是番薯,亩产可达八千斤以上,广东、福建已有种植,惜乎种植面积却并不大,可惜了这等良种;这是马铃薯,又名土豆,于土壤气候并不挑剔,南北皆可种植,纵使是沙地亦然,亩产可达近五千斤……”

弘晴既是有心要将这些海外粮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自是做足了功课的,这会儿介绍起各粮种来,当真是如数家珍一般,详实之数据随口便道了出来。

“竟有如此许多?晴儿可能确实么?”

老爷子乃圣明之君,素来关心民生,对五谷之产量还是清楚的,这一听弘晴所言的诸般物种之产量高得惊人,心下里的震惊也就难免反应到了脸上,不为别的,只因水稻亩产最高的两湖此际亩产也不过六百斤左右而已,至于北方的小麦么,亩产更是低得只有三百斤上下,而弘晴所言的这些粮种中亩产最低的花生也足足有三千斤以上,这等差距实在是太过惊人了些,真要是所言属实,一旦推而广之的话,对民生的好处也就可想而知了的。

“回皇玛法的话,为得实证,孙儿特意留了数垄地未收割,就是想请皇玛法与诸位大人亲眼做个见证,还请皇玛法准孙儿让人就地收割,以明真相。”

弘晴敢当众说出亩产之数据,自是不怕验查,这会儿一听老爷子如此问法,便知老爷子已是心动了,心下里自是得意得很,但并未带到脸上来,而是恭谦地躬身请示了一句道。

“嗯,不急,朕且先看看。”

老爷子精明得很,并未立刻准了弘晴之所请,而是就此起了身,一边说着,一边便往地里行了去,他这一动不打紧,园子里顿时乱成了一团,原本安座着的诸般人等全都站了起来不说,更有数十名大内侍卫忙不迭地抢过后花园里随处挂着的灯笼抢上了前去,为老爷子照路。

弘晴在后花园里平整出来的这么块地其实并不算大,也就只有一亩半左右罢了,加之为准备此番夜宴,早已收割了近半,剩下的也就是每种植物两垄而已,一眼便能看得个分明,可老爷子却走得很细,不止是看植株本身,甚至还不时地俯身去抓几把泥土,完全就是一派农业专家的架势。

“嗯,这土结实,非是新移之植株,好,晴儿且让人收割过了秤,朕等着看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