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 (第1/4页)

机制都不甚健全的情况下,自是无人能知晓此词汇之意义,这不,就连号称学贯古今中西的老爷子也听得迷糊无比,愣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狐疑地出言追问道。

“启禀皇玛法,所谓的货币,即能从市面上购物之等价物也,无论是铜币、银子、金子、我官府所发放之官银票乃至私人钱庄发行之银票皆可称为货币,由上可见,我朝货币之紊乱与无序,官、商皆有发行货币之事实,尽管有律法为规定,可实则各地之银价、银票之承兑比例皆不尽相同,若无统一管理,久后必致大乱,再,私人钱庄每每超发银票,扰乱商业秩序,甚或是故意制造混乱,以从中牟取暴利,之所以屡禁不止者,概因我朝缺了一**之机构,再者,就眼下朝堂格局而来,户、工两部皆有铸币之权责,彼此间又甚少协调,不经意间便有可能造成铸币过多或是过少,市面上商品供应即有可能人为造成不足或过剩,从而导致物价波动厉害,此般种种皆不与社稷有大不利焉,唯货币供应与市面总商品价值相差无几之际,方可确保物价之稳定不变,由是,若能以一专门机构权衡各项事宜,必可得良性之经济也。”

认真说起来,弘晴的经济理论水平也就只是个半吊子罢了,可相较于这个时代之人来说,却是经验丰富得很,没旁的,前世那时空可是市场经济社会,一切以经济利益为考衡,基本的经济常识么,寻常百姓听也听多了去了的,更别说弘晴好歹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搞的又是市场业务,抖出些先进经济理论自不算甚难事,这不,一通子长篇大论下来,直听得一众朝臣们全都傻了眼,一时半会还真理解不清个中之内涵,即便要反驳,也真不知该从何处驳起的,于是乎,弘晴话都已说完好一阵子了,满广场还是一派的死寂。

“晴贝勒所言出自何经典?下官实是闻所未闻,还请晴贝勒赐教。”

眼瞅着议事的节奏就这么被弘晴的长篇大论给带歪了去,纳兰揆叙可就有些沉不住气了,这便从旁质疑了一句道。

“纳兰大人问得好,此怪论也,经书子集皆不曾有,莫非是晴贝勒杜撰而出?”

“此等言论难免有与民争利之嫌也,殊为不妥!”

“诡辩,此即诡辩也,实难登大雅之堂。”

……

纳兰揆叙这么一开炮,已然站将出来的八爷党们自都不甘落后,齐齐乱吠了起来,七嘴八舌地攻讦着弘晴之所言……

第456章 始料不及的变化(三)

经典?儒家那些假大空的经典只适合用来陶冶一下情操罢了,真要是以之来治国,越治,国便越弱,此无他,无论是中庸之道还是忠恕之论,进取心都明显不足,更别说儒家思想对经济的蔑视之倾向,实在不是强国之道,这一点,有着后世之见识的弘晴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不过么,这等见识却是不足为外人道哉,再说了,弘晴也不屑跟纳兰揆叙这等无甚见识的小人物激辩个不休,正因为此,哪怕一众朝臣们吵嚷再凶悍,弘晴也不加理会,仅仅只是静静地站着不动,任由一众人等在那儿狂吠不已。

“皇玛法明鉴,孙儿以为晴贝勒所言甚是,此治国之良策也,与经典又有何干耶?”

值此一众八爷党们攻讦不已之际,朝臣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了理论来源之上,可弘历却是注意到了这等策略若是真的实行的话,个中所隐含着的巨大能量与权力,一念及此,自不免为之心动不已,也就起了将此等权力操控在手之心思,这便从旁站了出来,高声支持了弘晴一把。

“荒谬之谈,杜撰之辞岂能为治国之道。”

对于盛名无虚的弘晴,纳兰揆叙还有着几分的忌惮之心,可对于无甚表现可言的弘历么,他可就不看在眼中了,此际一听弘历这般说法,当即便毫不客气地出言驳斥了一句道。

“纳兰大人说的是,此国策也,岂能胡为哉?”

“是极,是极,这等离经叛道之论,实不知根底,断不可遂行焉。”

“弘历世子年幼学浅,不明经典,尚有可恕之处,然,晴贝勒素有干才之名,如此行事便有不妥之处了的。”

……

一众八爷党们一门心思就是要搅乱朝局,自是不肯让此议就这么轻易过了关去,乱纷纷地又嚷嚷了起来,或是攻讦弘历,或是讥讽弘晴,当真叫嚣得欢快无比。

“晴儿对此可有甚解释么,嗯?”

老爷子并未制止众八爷党们的瞎嚷嚷,而是静静地听着,直到一众八爷党们消停了下来,方才似笑非笑地看着弘晴,不动声色地追问了一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