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 (第1/4页)

弘晴面色淡然地看了萧玄武一眼,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道。

“学生愚钝,还请王爷赐教。”

一听弘晴这般说法,萧玄武心底里原本潜藏着的自得之情绪瞬间便化为了乌有,神情一凛之下,赶忙恭谦地拱手求教道。

“此无他,不接地气耳,呵,依我朝惯例,三鼎甲皆入翰林,清贵固然是清贵了,若得圣上青眼,升迁更是无碍,十数年打混下来,至不济也能熬出个四品官来,再一外放,臬台、藩台的也不是啥难事,可如此之官不过是官僚罢了,不知民情,不懂地方治理,施政不是无为,便是胡混,终究难成大器,反倒是那些二甲、三甲之辈每每从一县之地干起,脚踏实地,凡能一路青云者,必属人情干练之辈,倘若再有实才,则必是国之栋梁无疑,洛山以为然否?”

弘晴笑着压了压手,示意萧玄武免礼,而后语调淡然地道出了自个儿的人才观。

“王爷教训得是,学生知晓该如何做了。”

萧玄武精明过人,自是一听便知弘晴话里的潜台词之所在,略一沉吟之下,便即面色沉稳地表了态。

“洛山不必急着下决定,这么着罢,本王可以给尔两条路选,一么,是照着常规行了去,一个翰林院编撰是断然不会少的,混上几年,时日一到,侍郎恐有不及,可诸部郎中却是少不得的,至于其二么,路就难行了些,不止本王,父王那头也断不会插手尔之前程,一任知县下来,能否晋升,就得靠实绩与机遇了,尔且回去考虑几日,回头夸官之后,尔自去与吏部分说便好,无须再行知会本王,此事便这么定了,尔这就道乏罢。”

弘晴并未因萧玄武的决定而动容,更不曾出言嘉许,而是一摆手,面色平静地给了萧玄武再次选择的机会。

“是,学生告辞。”

弘晴既已下了逐客令,萧玄武自是不敢再多迁延,忙起身行了个礼,便即匆匆退出了书房,径自离开了仁郡王府。

“路终归是须得自己去走的,何去何从,就看你自己怎么定了!”

弘晴并未起身去送萧玄武,而是微微地摇了摇头,呢喃地感慨了几句,没旁的,对萧玄武其人,弘晴还是有着不错的感观的,也有心栽培其一番,当然了,机会,弘晴可以给,可路么,却须得萧玄武自己去走,旁人是替代不得的……

第640章 突如其来的口谕

历来春闺****的程序总是一样的,金榜一发,就该轮到三鼎甲最荣耀的时刻——披红游街,而随着这荣耀一日的谢幕,****于世人来说,就已经算是过去了,可对于新取之进士来说,重头戏却是刚刚开始,此无他,吏部选官才是决定众新进士们命运的最大关碍之所在,倘若时运不济,得了个苦差,那就别说啥远大前程了,怕是连一任官都难以支撑得过去,正因为此,在这等节骨眼上,众新进士们可是不会有甚谦让之说,有门路的早就跑去打点了,至于没门路的么,则忙着拜座师、找码头,生生搅得京师官场一派的乌烟瘴气,所谓的斯文扫地莫过如此。

一个巴掌是肯定拍不响的,新取进士们固然是在忙着走门路,而诸方势力们其实也在借着这么个机会收门下,当然了,也不是什么人都有收门下的资格的,个中一等地位的其实就几家,三爷、四爷、八爷算是头一等,论地位,眼下弘晴这个仁郡王显然也能并列其上,至于二等的么,就是其余诸位阿哥,接下来才轮到那些大学士之类的显贵,只不过资格归资格,却并不是所有的豪门都热衷此道,实际上,一等地位里的四爷与弘晴都是从不行此勾当的,而三爷与八爷么,对此却是热心得很,每回总是借机网罗上不少的人手,以为己方势力增添些新鲜血液,这都是官场潜规则使然,虽是丑陋不堪,却又是派系壮大所不可缺之事。

四爷不收门下,那是因为他要扮演孤臣,不得不表现得清高无比,至于弘晴么,则是没这个需求,没旁的,若是真将老十五兄弟那头的实力算将起来,他眼下所拥有的潜藏实力其实已经不比三爷差了,再要去广收门下,那可就不止是要遭圣忌,怕是连三爷也要坐不住了的,这等蠢事,弘晴自是不会去干,但凡有有人请托上门的,一律不讲情面地打了回票,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敢再来弘晴门上骚扰了,倒也能乐得落个清闲。

弘晴不借****之际收门下,却并不意味着对选官不重视,没旁的,此番不止是萧玄武这个未来的妹夫要参与选官,其新收的三名门下也在选官之列,只不过弘晴关注归关注,却并不打算亲自出手干预此事,仅仅只是让老十六去盯着便好,左右有老十六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