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 (第1/4页)

这一见老爷子如此不客气地又将皮球踢了过来,弘晴不由地便乐了,先是好生捧了嵩祝一把,而后么,话锋一转,低姿态地表明此事不该由其来主持,话虽是说得很好听,可内里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那便是您老该干啥还干啥去,甭来凑这么个热闹了。

“嗯,晴儿这话说得倒也有理,老嵩之能,朕素来是知晓的,实也不必再在朕面前多多表演了,还是让年轻人去好生折腾折腾,你老嵩就当个评判也好。”

老爷子本就没打算让嵩祝去胡乱折腾的,之所以没直接拒绝,只不过是碍于祖宗家法摆在那儿罢了,可有了弘晴这么个说法,老爷子立马便来了个借坡下驴,顺顺当当地便将其之提议驳了回去。

“陛下如此赞誉,老臣实是汗颜则个,既如此,此事还是让仁郡王等办了去便是了,只是参演之军伍……”

被弘晴爷孙俩这么默契无比地捧来捧去,嵩祝自是不好再当恶人,只是又不甘心让弘晴如此这般地将祖制当儿戏耍,这便老脸微红地又要进谏上一番。

“老嵩就不必多虑了,你啊,到时候就陪着朕一并去看年轻人耍上一耍好了,效果究竟如何,一看便知罢,好了,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朕也疲了,尔道乏罢。”

老爷子实在是懒得再听嵩祝说祖制,不待其将话说完,便即一摆手,就此下了逐客之令。

“可……,陛下圣明,老臣告退。”

这一听老爷子都已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嵩祝可就不敢再多啰唣了,双唇吧咂了几下,似乎还打算再进言一番,可一见老爷子眉头已然皱了起来,哪还敢再乱扯的,忙不迭地称颂了一声,就这么悻悻然地退了出去……

第752章 老十三破局

嵩祝的发难虽是被弘晴爷孙俩合力给糊弄了回去,可弘晴却知晓事情一准不会算完,姑且不论隐藏在嵩祝背后捣鬼的四爷、八爷等人,嵩祝本人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没旁的,只因嵩祝代表的可是守旧的顽固派势力,而这就须得从八旗的势力分布说起了——在京八旗固然是八旗的主流之所在,可奉天、太原、西安、成都等地都有旗营驻扎,尤其以奉天这个大清的龙兴之地为最,不单驻扎的旗营兵力众多,更有着八大铁帽子王的存在。

八大铁帽子王可不是摆设来着,大清入关之际,之所以将八大铁帽子王留在了奉天,一者是有着留后路的算计,怕的是万一无法坐稳江山,那也还能退回关外去,至于第二个考虑么,便是制衡,至于制衡的对象,不是旁的,正是高坐龙椅上的皇帝本人——按大清祖制,八王议政可以罢免皇帝,当然了,祖制归祖制,实际上,八王议政的格局早在顺治时期就已被悄然废黜了——八大铁帽子王手中的兵权早已被剥夺了个精光,更有着精锐旗营在奉天严密戒备着,戒备的对象不是旁的,恰恰就是这八大铁帽子王,可也正因为此,奉天一系的八旗势力仅仅在京师八旗之下,嵩祝这个原奉天将军正是奉天八旗的代表人物,其背后可是有着强劲的顽固派势力在支撑着,别说弘晴了,便是老爷子都不敢轻忽了此人的重要性,而今,其既是强烈反对新军,自由不得弘晴掉以轻心的。

怎么办?直接去跟嵩祝说理显然是行不通的,此老秉性固执,光靠说理,极难有甚成效,反倒有进一步激怒其之可能,一旦谈崩了去,再想挽回可就不是件容易之事了的,再者,弘晴此际政务缠身,也实在是难以抽出太多的时间去跟嵩祝周旋的,无奈之下,也只好紧赶着派人去请了老十三前来。

“晴哥儿有事说事,别玩那么些玄虚,爷营里头正忙着呢,没空跟你小子瞎磨叽。”

老十三到得很快,一得知弘晴有请,策马便从丰台大营一路急赶到了畅春园,一进了藏拙斋,略一寒暄之后,自有侍候在侧的小太监们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弘晴方才刚挥手屏退了众人,都还没来得及说正事呢,老十三已是一挥手,不耐烦地埋汰了一句道。

“辛苦十三叔了,此事说来也简单,唔,这么说罢,今儿个嵩大人可是将小侄告了一状,说是小侄让新军军演有违我大清弓马传家之祖训,在皇玛法处提议军演该由八旗精锐弓马之师主导,小侄可不好与其理论到底,此事也只好拜托十三叔您能者多劳了。”

弘晴淡然地笑了笑,并未去详细分析嵩祝闹事背后的那些蹊跷之处,只是简单地将今儿个嵩祝告御状的事儿陈述了一番,而后么,便顺势将难题丢给了老十三。

“就这事?”

一听弘晴这般说法,老十三的眉头立马便是一扬,大为不满地便发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