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部分 (第1/4页)

“德川君,您请。”

西村纯一郎显然很是满意自个儿的威严得以体现,可也没作出甚喧宾夺主的事儿,转而便朝着德川明兰略一欠身,很是客气地示意了一下。

“诸君,将军那头已跟红毛国人达成一致,只要我们一举事,西方诸国将派遣大军来援,如今西方诸国的大舰队已在路上,另,先前已有大批先进火器运抵,将军那头正在全力武装军队,并给我等送来了一批应急,来人,抬上来!”

作为从德康幕府时代走过来的老人,德川明兰一向自视甚高,对濑井一鸟等人的不礼貌行为,自是不满得很,只是眼下正值用人之时,纵使有着再多的不满,他也不敢有所表露,毕竟此番举事可是德川家的全力一搏了,能成,还能恢复德川家的荣光,若败,那就是万劫不复之下场,为完成新任德川家主德川家重的嘱托,哪怕是有着再大的委屈与不忿,德川明兰也只能是强忍将下来了的。

“嗨!”

一听德川明兰有令,跟随在侧的一名武士立马恭谨地应了诺,疾步便退出了密室,不多会,便又领着数名仆役,抬着个大箱子从外头行了进来。

“打开!”

箱子方才刚落地,也不等那名武士出言请示,德川明兰便已是意气风发地一挥手,豪迈地下了令。

“嗨!”

德川明兰既是有所吩咐,那几名抬箱子的仆役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齐齐躬身应了诺,七手八脚地撬开了箱盖,露出了内里整齐叠放好的十支滑膛枪。

“嘶……”

“呼……”

……

枪支一现,在场诸般人等的精神顿时尽皆为之一振,吸气之声此起彼伏地响成了一片。

“好枪,德川君,这枪……”

自德川幕府战败至今,已是十六年过去了,诸多当年参战的大名都已死去,新换上来的这一拨都不曾经历过当年的惨痛教训,眼瞅着倭国在清军的铁蹄下俯首听命,自是都心中不服得很,早就想着起兵将清军赶出国去,只是手中没有大威力的火器助阵,压根儿就不敢轻举妄动,而今见了这一箱子的新枪,众少壮派大名们自是全都有些个沉不住气了,个中又属濑井一鸟性子最急,头一个冒了出来,试探地问出了半截子的话来。

“这枪就是将军大人花巨资从大不列颠国买来的,拢共就一万支,为了确保我等举义能成功,将军大人特地拨来了三千支,愿意随将军大人起事的,都可以领回去装备部队,准备举义!”

德川明兰显然很是满意众人对火枪的热切之情,也没卖甚关子,开宗明义便道明了主题。

“好,干了!”

“算我一个!”

“还有我!”

……

一众少壮派大名们本就有心要反抗清军的占领,这一见有了如此多的火枪之支持,哪还能沉得住气,七嘴八舌地便全都振臂高呼了起来,很快,那些原本还打算观望一下的老大名们也坐不住了,乱纷纷地也跟着表了态,整间密室里顿时便噪杂得有若菜市场一般……

第1116章 京都大乱之序章(二)

仁和二年八月十二日,巳时三刻,鹿儿岛西南两百海里的洋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正满帆疾驰着,中军旗舰“镇洋号”的前甲板上,一名身材魁梧的老者迎风而立,任凭白发被海风吹拂得飘荡不已,身形却是挺拔如山,岿然不动,这人正是渤海舰队司令王燕侠上将。

王燕侠,福建晋江人,大清海军元老之一,参与过十数年前的征东瀛之战,现年五十有八,按大清军政条例,他已到了即将退居二线的年岁,尽管暂时不会除役,可却难再有亲自率部上前线之机会,最大的可能就是调往海军司令部任职,换而言之,此番率渤海舰队主力出海或许便是他谢幕前的最后之演出,正因为此,王燕侠分外的珍惜这等驰骋大洋的最后之机会,只要有空闲,他绝不会呆坐在舰队司令部里,几乎是贪婪地享受着全舰队乘风破浪向前冲的威武之壮观。

“司令,已到预定地点,请您指示。”

就在王燕侠无言地远眺大洋尽头之际,一阵脚步声响起中,一名身着海军中将服饰的儒雅中年人领着数名青年军官从船舱里行了出来,疾步来到了王燕侠的身边,小声地提点了一句,这人便是渤海舰队参谋长叶振邦,广州梅山人,广州航海学院第一期毕业生,曾以低级军官的身份参与过十数年前的征东瀛之战,战后又调回航海学院任教多年,并在五年前调入海军司令部任参谋司司长,因表现出众,深得现任海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