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这些富贾和逛集市的行人好似对城外六十里处的僵尸作乱毫无所觉,步履轻松,神态祥和,仍自歌舞升平,城内一片繁华。

从城门处缓缓走来的一僧一道,渐渐吸引住了行人和街旁商贩的目光,无不对着二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三三两两逛街的行人甚至扎了几个人堆,对这从城外走来的二人品头论足起来了。

这些人越看越纳闷,一个黝黑壮硕的大和尚,坦胸露乳,宽松的披着个土黄僧袍,大脑袋油光锃亮,粗眉巨目,一双眼睛跟一对大铜铃似的闪闪发光,四肢巨大,走起路来呼呼扇风,还倒扛着一把破旧的“铁枪”,这哪是平常出家的僧人呀,简直就是一尊下界的金刚罗汉,让四周行人无不暗竖大拇指。

再瞧那个小道士,这群行人和做生意的小贩可就倒吸了一口凉气,道袍破的不成样子,好像被烧过似的焦黑发黄,打着的补丁都形成了一层层褶皱,头发也短短的焦曲着,皮肤娇嫩如婴孩,可嬉皮笑脸的脸上却生了一对贼光闪闪的眸子,不时发出狡黠的亮光,让人直呼邪门,不明白这挺有精神的小道士怎么跟刚从火炉里出来似的,浑身焦黄,他们可不知道这都是“五雷神鹰”的杰作,钟道临他们“天道门”又穷,只有这一身道袍,只好凑合了。

行人再看钟道临的这身行头,无不散发出一阵阵的笑声,这小道肩上卧着一头金鸟,脑袋上还生了五根彩羽毛,昏昏欲睡的栽脑袋,只往小道士的脖子里钻,道士背后领着一只凶狠的大黑猫,迈起步子来摇摇晃晃,可偏要摆个四平八稳的架子,走路直晃,大黑猫尾巴后边还跟着一条长着两个脑袋的银毛小狗,小红舌头一吐一吐的乱蹦,紧跟着大黑猫不敢掉队,速度却是不慢。

人都喜欢稀罕事,这一僧一道的入城,给原本就热闹的利州城,更是平添了几许笑声。

长街不宽但很长,从这里望到拐弯处,差不多有个二里许的模样,离城门不远的街旁拴马棚里,拴着几匹吃酒住宿客商的骡马,正由专职负责伺候马匹的小二刷毛喂料,后面,一座朱漆红楼耸立其中。

楼高三层,八角翔翎角,斜勾其上,青砖琉璃瓦,四盏大红灯笼分挂四角,“天仙醉”三个金漆大字横嵌在门檐上的黑匾上,一幅对联竖贴到两根当门朱红大柱上,上书“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根竹竿从天仙醉酒楼三楼斜挑而出,竹竿前头挂着一面黄底锈黑字的大旗,迎风招展,酒楼内猜拳斗酒声响震云天,酒令喧嚣,人声鼎沸,

一僧一道行至“天仙醉”酒楼前,小道士抬头望了望牌匾,对身旁的大和尚招呼道:“大哥,是这里吧?”

大和尚也闻声抬头看了看,点头道:“应该是这了,反正你我都是第一次到利州地界,难不成还能有两个‘天仙醉’酒楼不成?”

“呦,二位客爷!”

一个穿着青衣的店小二从门内看到主顾登门,麻利的一溜小跑从里面蹿了过来,听到那大和尚的话,赶忙招呼道,“都怪小的招呼不周,二位爷多担待,这‘天仙醉’在咱们利州城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十道招牌菜,彩衣销魂曲,保证您宾至如归,二位爷赶紧里边请!”

这二人正是刚入城的钟道临和伏虎和尚,怕“三小”体积太大把人吓着,钟道临让他们化作普通家畜大小带了进来,听到小二介绍这就是钟侯所说的碰头地点没错,笑呵呵的拉着身旁的伏虎和尚,紧随店小二,领着“三小”踏入“天仙醉”酒楼内堂。

第二卷(坤)第十七章酒楼妖狐,奇门遁甲

二人也不管周围食客差异的目光,钟道临看到大堂太吵,笑呵的把店小二拉到一旁,笑问道:“小二哥,这二楼靠窗的台子有空的么?我们还要等一个朋友,要张大点的桌子。”

说罢给了小二半吊铜钱,虽然舍不得,可为了能够得到一张楼上靠窗的桌子,只得咬牙打赏。

店小二接过半吊铜钱,原本对这俩人带“家畜”进门的不快感觉转眼消散,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作揖赔笑道:“道爷,您老明鉴,二楼也满了,要不您两位上三楼包厢如何?听着小曲,慢慢品茶,待贵友到来,一起上菜不晚,您看呢?”

“呃?”

钟道临心中苦恼,怕自己的那一两多银子连壶茶都买不起,只得将伏虎和尚拉往一旁,低声问道:“大哥,您身上带的有银子么?”

伏虎和尚大脑袋一摇,奇怪道:“洒家要那些身外之物做甚?”

钟道临翻了翻白眼,暗道完蛋,苦着脸道:“那咱们还是在大堂找个小桌子吧,小弟也没银子!”

伏虎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