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这世界是龙族的,龙族万岁!

老实说,这样的文章拿到现代去,说是小学生写的都会脸红,但是现在是原始社会啊,鹿音看着我的目光,那痴迷,那崇拜……汗,我的妃子已经够多了,连忙让依依将她送了出去。

不过还别说,原始人就吃这一套,被这篇社论一鼓劲,族人的情绪都是嗷嗷的,练兵,学习,以及劳动,众人的积极性都极高,而且发明创造与各类建议层出不穷,让龙族的手工业与近代原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倒省了我不少事情。

……

几天后,第一批从贸陶族回来的运输队到了,驮回来一大批紫砂陶器,由于天气太冷,道路不好,比较怕冷的水牛虽然穿着草衣,状态也不是太好,水牛虽然能负重,在这冰天雪地中运输也是够呛。

“要是大车能用就好了!”带领这一运输小队的族人埋怨道:“路太不好走,牛驮不了多少!”

牛车?我不禁一愣。

过去龙族的运输主要依靠车船,但是现在天冷,河流已经封冻,而道路上冰雪堆积,遍地泥泞,被车轮一碾,牛群一踏,就算牛车可以通行,轮子也坚持不了多久。

不过,我脑子里仿佛有一种交通工具确实可以在现在这个环境中使用,既可以路上行进,又可以冰上前行,还能用帆,什么呢?

爬犁!对了,就是爬犁!

爬犁,又作“扒犁”、“趴犁”,过去是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与华北地区冬天的主要出行工具,有句话说:关东山,太奇怪,没**车跑得快,指的就是这种冰雪上的车子。

民间流传个笑话;说从前有一个人问另一个人:

“什么东西前边没轱辘;后边没有轱辘?”

“什么物?”

“车子。”

那人说:“世上根本没这种东西。”

另一个人指指地上的“爬犁”说:“你看这是什么?”

那人把爬犁拿起来前后一看;真没轱辘。于是民间就有了这个习俗;两人见了面;如一人说:“前边没有轱辘;后边没有轱辘。”另一个人接着说:“翻过来一看是爬犁。”

于是,人们知道了,这两个一定是东北人。

过去天气寒冷,北方雪大,往往是大雪封山,道路无踪,纵然你有天大本事,也难以出门,这时,爬犁就发挥了威力,别看爬犁不过是个简单的木头架子,但是可以不分道路;只要有冰、有雪;便可在其上行走,甚至原来宽阔的河面、湖面都成了交通往来的通衢大道,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代步工具。

既然有这么好运输工具,那还等什么?我马上让人召集竹木匠,将爬犁原理对他们一说,族人就立马行动了起来。

很快,试验品就完成了,下部用毛竹,前面烧弯了翘起来,竹子坚韧而外表光滑,用来做底部滑竿比木头好很多,上面则是一个木头架子,用榫头与铁钉连接固定,考虑到水牛力大,但是速度缓慢,所谓老牛拉破车,强度要求可以适当降低,所以架子做得很大,足足可以放一千多斤东西,而且,只要不是完全逆风,还能用风帆助力,试验结果,十分理想。一头牛,至少可以拉四五头牛驮着的东西,这样,水牛们便可以轮休,不然,这种冰天雪地,要不了多久,牛队就会被活活累死冻死。

……

有了爬犁后,龙族运输能力大增,尤其是老驻地与湖州之间,道路还没有贯通,原来是依靠船只联系,现在河流封冻了,船只难行,但是爬犁却是畅通无阻。

只是现在河上冰还薄,爬犁还没有问题,但几百斤的水牛踏上去,行走时,压力集中到一两只脚上,压强过大,显然是不行的,至少还要等半个月,天气更冷而且冰层更厚时才可以,所以,现在河上运行的爬犁,主要是靠人力与风力。

而各矿山与老驻地之间,因为爬犁的出现,大大节省了畜力,现在只需要一百头牛就可以完成以前五百头牛的工作,原来担心的水牛生病甚至死亡的情景没有出现。

有了爬犁后,最最活跃的,也是让人想不到的,居然是小猫,这个鬼灵精,缠着我,让我叫人给她制作了一架轻便的风力爬犁,然后穿得像个大冬瓜,与一班龙族的孩子满世界乱疯,我也管不住她,试过几次就随她去了。

贸易队的情形则不是太好,从禾族返回的水牛都是病怏怏的,毕竟水牛是怕冷的动物,如果这些用作战牛的水牛因此而病亡,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况且,在余下的日子里,天气只会越来越冷,所以,我当机立断派人运送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