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的主要工事都在松江西南一线,根据这一情况,白崇禧命右翼32军斯烈部想法渡淞江绕进松江城;命左翼预备队讯速摧毁松江西南一线孙军工事,以减轻正面压力;命工兵营潜入正面前方阵地扫除所有铁丝网,清楚障碍,为中线突破阵地创造条件。

西线预备队进入战位后,孙军顿时把炮火调转过来,预备队发动几次冲锋均没成功。

白崇禧决定从预备队中抽调人马,成立赶死队冲锋,名曰“奋勇队”。

白崇禧作动员令:奋勇队员一旦成功,晋级一级,并论功行赏。其任务是掩护炮后营,目的是安置12门火炮在天马山、佘山及小昆山,直接摧毁西线工事。

一直想立功的方先觉第一个报了名,参加奋勇队。

“来吧!”“打倒烈强!”“打倒军阀!”方先觉及其他队员抱起枪支就冲,西线阵地顿时杀声震天,这也是方先觉总结出来的:在战场上喴杀声一定要比敌方响,一来为自己壮胆,二来能震慑敌人。

“嗒嗒嗒”不断有人倒下,又有人不断地冲上去。

一个白俄炮手,从铁甲车里探出来脑袋想看看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坚强,被方先觉放了一枪正中眉心,趴在炮台上再也没起来。

奋勇队迅速向天马山冲锋,此时已离开白俄炮手的攻击距离,但是却遭到侧翼机枪掩体里孙军主力军队疯狂扫射。

500米!300米!100!50米!方先觉在心里默数着,眼看就要冲上天马山顶了,他高兴地对被他摔在身后的奋勇队员直竖大拇指。

登高望远,山下炮兵战士正在他们的火力掩护下,奋勇地推进,两人推着火炮,一人拼命地抽着马鞭,但是山势太陡,半天才能挪一步,就在火炮拉到半山腰时,敌人好象发现了他们的动机,一梭子枪响,马匹腿部中弹,长唽一声,撂个蹶子连马带炮滚下山去。

方先觉看到此,大叫“加大火力!”

一排愤怒的火焰射出,把敌方炮火压了下去。

呀!到了山顶!方先觉开心极了!连忙把北伐军神圣军旗插在天马山的山顶。

“我成功啦!”就在方先觉正要欢呼时,突然一发发炮弹打来,自己的队友纷纷倒下。方先觉找到枪,正要还击,腿部一凉,用手一摸,热呼呼的鲜血流了出来。

“妈的!拼了!”方先觉顾不着伤痛,一边坐在地上一边还击。枪弹顿时象雨点一样向方先觉集中过来。“嗒嗒嗒”,方先觉又中弹了,眼前一黑,好象什么也看不到了。“不能当活耙子”他牙一咬,从山顶滚了下去。

炮兵营长蒋璧见此,长叹一声:奋勇队完了!遂命令进展到半山腰的炮兵战士:“开炮!给我狠狠地打!”刹那间,天马山、小昆山及佘山阵地上的12门火炮齐发……

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上,方先觉和其他黄埔师生一样实践了自己“成功成仁”的誓言,据当年的一些资料记载,黄埔军校师生在两次东征和北伐中前后牺牲约有3000人,但后来在纪念碑或史书上能留下姓名的仅有600余人。

仅在东征途中血战惠州城一役,就有黄埔学生牺牲至300人,这些都是蒋校长所精心培养的干部、国军的精英。故蒋校长有云:“名城虽克,实不能偿本校精华之损失也。”此实为公允之论。

北伐战争,正义之战。

为了统一中国,黄埔师生冲杀在前,起到了先锋和模范作用。因而“不及半载,迭克名城,会师武汉,其奋斗勇敢之精神,至可钦佩”。又如第1军第2师第6团的营、连长,他们中多数是黄埔军校第1、第2期毕业生。他们与叶挺独立团并肩作战,互策互励,格外奋勇。在攻克松江,推荐敢死队队长时,黄埔出身的连长,都纷纷报名,他们分别带领敢死队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争先登城。有位队长在登上两丈高的城墙时,被敌人打了下来,他爬起来,立即以备用云梯爬在前头,指挥作战。在他们的带领下,攻城官兵精神抖擞,英勇杀敌,视死如归。在叶挺独立师任团长的共产党员蒋先云,作战中负了伤,坐着担架还在指挥,牺牲时年仅25岁。这些有“革命军的特色”的黄埔健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黄埔军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黄埔革命精神增添了光彩。

朱德为左权将军题写的悼词第二次东征从1925年10月初开始,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打垮了以陈炯明为首的军阀,收复东江,实现了广东的统一。周恩来在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黄埔军校建立之前,“虽有20余万粤、湘、滇等军,与陈炯明等部酣战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