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

太子为解尴尬,恨声道:“这胡寄尘和金彪真不是东西,我到洛阳后定要将他满门抄斩。”正说这间,丁剑在众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躬身行礼,太子急扶起,询问道:“你没事吧,到洛阳后我为你报仇!”丁剑一阵感激涕零。

树下,一名受伤骑兵倚坐在地下喘气,怀里还紧紧抱着杆铁枪,那杆枪长有丈二,黑沉沉的,枪头上糊满了已经变硬的血,枪刺又长又尖,自黑糊糊的血污中冒了出来,锐利得刺破眼帘。楚曼君大声顾如意说:“殿下,此战伤者甚多,此地不可久留!我们先行回洛阳治再说!”如意点头,众军士也就互相你搀我扶着回洛阳不提。

一行人走出山谷,折而向东,准备绕道承明门,避开金陵王主力入城。行了约莫五十余里后,忽听得南面,北面蹄声大作,宋忌惊道:“不好,金陵王追上来了!咱们可能被包围了”众人心头又一紧。

猛听得鼓起如雷尘头蔽日,似有无数人马杀到,太子定眼一瞧,在低垂云不动的南边烟尘滚滚,似有队骑兵从南边掩杀过来。为首的将军身重甲,铠甲金光闪闪,装饰着一对金狻猊。宋忌指那人道:“这厮我认识,此人是金甲将谢海石,原为欧阳王爷部下,现是金陵王府将。听了此话,众人的一颗心又沉了下去,这队骑兵兵力都在千人以上,而已方久战之兵,不是受伤就是力疲,如此惫兵,如何抵敌。

日光生辉,直照得骑兵枪尖刀锋闪闪生辉。几千铁骑,地动山摇。太子心惊,讯问:“将军,此事如何是好!”楚曼君笑道:“殿下受诏而来,尽管前行就是!”正说间,忽见小将飞奔而来,至马前拜道:“楚将军,末将已将本部骑兵尽带来!”太子见援兵至,心稍安,道:“那你就下命令吧!”

楚曼君点点头,对那小将道:“我与宋忌领兵在前,掩护太子先行,你与丁胜合兵一处后,负责阻截金陵王追兵!” 说罢,楚曼君引兵继续向承明门前进,半途中,闻得金陵王阵中锣鼓乱响,显然是中军受到了冲击,追随而来的骑兵听到营内鸣金收兵,谢海石不敢违拗军令,翻了翻白眼,只好调转马头提着大枪,急回而去。

众战将断后,大兵缓缓开进,楚曼君暗舒一口气,急敦促士兵迅速前行,但行不到十里之地,离洛阳城不过三十里路程,众人略放下心来,不一会又听得前路喊声四起,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拦住去路,阵前谢海石长枪一摆,已站在那里等候多时。

此时,前队已经站住,楚曼君勒马上前,定睛观瞧,只见谢海石兵马、阵容整齐,人强马壮,对于刚才鸣金恍然大悟,暗叹道:“刚才的鸣金只是胡寄尘要变阵而已,用兵已到了如神的地步!”

谢海石上前,一拱手说:"来的可是太子殿下?不知王驾光临,未曾远迎,恕罪恕罪!"太子如意沉声说:“不知者无罪,孤恕你无罪!”

得此言,谢海石一阵迷惑不解,场中丁剑却喊道:“我已恕你无罪,你还不闪开道路,想造反吗?”谢海石翻了翻白眼,低头道:“太子殿下,这个恐怕不行,咋日圣上来密旨,命我务必请殿下回去!”

太子如意冷道:“若是我不回去呢?”谢海石知如意其意难执,翻翻白眼,退回本部军中。见谢海石退去,众人方暗舒口闷气。

忽然,一阵冷箭从东南角射将过来,不少士兵倒地。跟着山后一队骑兵大声呐喊,夹道而攻,扑了出来!此地突袭的竟有五千人之众。

弓箭手射出交错的箭雨,编织成死亡的网,自天空笼罩而下。但此时骑兵们已经无法停下来了。丁胜和宋忌一阵冲击过去,转瞬间又看见他们被摆得像铜墙铁壁一般的敌人杀退回来,使楚曼君心头猛然一凉,战局千钧一发,胜败决于呼吸之间,他不能多作耽搁。就在这千钧一发地刹那间,他把头盔刷地向后扔去,他大吼一声,道:“成败在此一举,大家冲啊!”

此时此话像一声晴天霹雳,随着这声霹雳腾空而起,楚曼君一马当先像闪电般冲出去,直向敌人最密集的地方冲去,众人无不愤懑,无不奋勇当先,在大呼酣战中,不一下敌军像洪水冲垮墙壁,纷纷倒下,闪开一条血路。他们的马匹常常在那些已经断气的和没有断气的、流着血在地上匍匐逃命的人们的身上践踏腾跃而过。

紧跟着十几名偏将和几百名骑兵自是训练有素,攻守有序,这一支人马在如同一支利刃,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敌军中所向披靡,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忽而杀出重围,忽而又杀进核心。

混战中,楚曼君竭力要看清谢海石在什么地方,这样他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