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2/4页)

丝表情,让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朱儁两眼一转,不冷不热,开口试探道:“原来是张将军,不知一大早便来拜访,请问有何指教?”

张浪暗思朱儁为人正义刚直,又忠于汉室,一丝不荀,绝不可有丝豪马虎,不然事情全砸。两眼一转,笑呵呵道:“指教怎么敢当,在下刚入关中,便马不停蹄前来拜访朱大人,还望一解茅塞。”

朱儁显然这话是听多了,淡淡道:“张将军有话直说。”言气颇为冷淡。

张浪想不通自己哪点让朱儁看不上,好像很有成见一样,不过还是认真道:“自黄巾暴乱之后,天下大乱,战争连年,各地诸侯拥兵自重,不思报答朝庭思得,反趁时做乱,攻战城池,野心膨胀。此正值国难之危,但凡有志之士无不想振臂而起,扫平恶贼,匡扶汉室,重振朝纲。”

这番话不可不谓激励人心,张浪也说的抑扬顿挫,声调皆和。但朱儁只是眼睛眨了两下,又瞟了他一眼,对张浪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热血”好似无动于衷,脸上十分平静道:“张将军说的不错,如果此时朝中再多几个像张将军这样忠于汉室,又有真实才干的人材,相信重振汉室,指日可待。”

张浪脸皮再厚,也接受不了朱儁不知是赞赏,还是讽刺的话,苦笑道:“朱大人不要折刹在下了,张浪无才无德,如若不是陶大人厚爱,又全力鼎助,某下还不知在何流浪呢。只是可惜陶大人疾病难医,竟撒手归去,想想一片丹心,却无法见到汉室重振之时,真是令人神伤啊。”说到这时,张浪长叹一口气,停了话来,脸落悲沧之色,显然他也真的有些伤感陶谦。不过还是很快回过神来,两眼瞟向朱儁,偷偷观查他的反应。

果然,朱儁听到陶谦之时,坚强威猛的脸上也现出悲伤之色,两眼更是迷茫四起。原来他心中不由想起自己为伸张正义,匡扶汉室,公然反抗打击董卓时,徐州刺史陶谦是如何鼎力相助的。后来又如何联合众多诸侯,出资军马粮饷,让自己全力讨伐李催、郭氾,以求安定天下。如若当时自己听从陶谦的建议,果断坚决讨伐二贼,相信现在的情势也不会这么乱,圣上也不会弄的颜面全失,朝庭威信荡然无存。其中的抛开李催、郭氾不说,自己算是此动乱的最大罪人了。

张浪见自己成功突破朱儁心理缺口,打铁趁热道:“在下此番密进关中,面见圣上,实乃借送回玉玺之名,以求分担圣上重任,除灭李催、郭氾此两贼,还我太平江山。这也是陶公再生之时,末了的最大心愿。浪为忠为义,为圣为民,有生之年,必全力以赴。”

朱儁点了点头,脸上终于露出嘉许的神色,这让张浪看在眼里,暗暗窃喜。正待继续出击,这时候有一个侍从神色匆忙进来通报,带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道:“大人,消息回报,圣上不出半个时辰后,便要到达弘农了。”

朱儁猛的从椅上蹦了起来,两眼光芒夺目,兴奋追问道:“此事当真?”

张浪也明显一愣,早上鹰卫还说献帝在路上,大概要下午才到的吗?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那侍从恭敬道:“是的,刚才段城守的亲信已捎信来了,圣上就要抵达,让众官准备迎接圣驾。”

朱儁再也按那不住心情,相当兴奋,苍白的脸上渐带起一丝红润,高兴道:“圣上现在何处?”

侍从道:“致弘农城不到十里,段将军全力护送着。”

朱儁快速转首拉起张浪的手道:“张将军,我等快快去迎接圣驾。”神色极为兴奋高涨。

张浪也受朱儁感染,指了指朱儁衣着,轻松笑道:“朱大人,你这么打扮出去?”

朱儁望了自己身上一眼,恍然大悟,用力敲了敲额头,笑道:“还好张将军点醒,某先更衣束带。”

张浪微笑的点了点头,望着朱儁匆匆忙忙而去,进入沉思。

想不到献帝这么快就到达弘农了,本来自己时间就有些紧,这样一来,更没有机会在送回玉玺前,接触到更多朝中官员,以便得到他们支持。照理说献帝应该没有这么快才对啊。张浪不由皱起眉头,好后悔一开始就没有派使者和一些诸侯勾通好关系,弄的自己现在手忙脚乱的。

此时刚好望到那名侍从要退下,喊住问话道:“这位军爷,圣上是怎么到达弘农的?其他官员呢?”

那名侍从不敢怠慢,收住脚回身施礼道:“回大人,详细情况小人也不太清楚,听说好像只有段将军同十来个亲兵陪同圣上而来,其它大人并末听说和看见。”

张浪哦了声,随既又进入沉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