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2/4页)

不由变的有些脸色不悦起来。

贾诩之所以能在每个军阀势力下左右逢源,他的查言观色本领本属一流。见曹操脸上有些不悦。自知不能再调其胃口,才缓缓开口道:“如今之计,无论如何要夺回山阳控制权。决对不能让张辽如此轻易开凿河水,不然的话这仗不用打了知道是什么结局。”

曹操郁闷无比道:“这一点我自然知道,但怎么才能拿回山阳呢?夏侯渊新败,士气正低,指望他拿回山阳,显然已经不现实。我本想亲举大军杀向徐州,但张浪忽然一改以前龟缩,兵出下蔡,直指武平,万一我离开这里又没有谁能挡地住他的进攻。左右为难啊。”

贾诩从容笑道:“有人可助夏侯将军击退张辽,从新拿回山阳。”

曹操有些高兴的追问道:“我自是相信文和眼力,不知此人是谁?”

贾诩道:“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中朗将司马朗之弟司马懿是也。”

曹操皱眉道:“司马懿?”

贾诩淡淡道:“不错正是司马懿。”

曹操沉思半响,小眼闪着难测的光芒,半响才缓缓道:“此人不行。”

贾诩有些不明道:“为何不行?此人多有谋略,年纪轻便深得兵法之道,下官一直以为司马懿早晚会成为承相的左右臂膀呢。”

曹操断然摇头道:“司马懿有才能不假,深得为官之道也是真。但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野心勃勃,如果重用此人,等于逃离虎口又进狼窝,不得不防他一手。”

贾诩若有所悟,一片默然。

曹操看也不看贾诩表情,道:“此事想来想去,还是得让荀攸去一趟山阳。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平静道:“那就如承相所言。”

曹操叹口气,忽然问道:“张浪大兵压境,我意想把都府迁移至邺城,不知文和意下如何?”

贾诩道:“许昌如今面临刀剑之灾,的确已经无法做为都府,河北龙虎之地,又有山川灵气,的确是个好地方。”

曹操有点惊讶道:“难道文和也同意我迁都邺城吗?这样一来,兖州苦心经营数年,只怕要毁于一旦了。”

贾诩道:“河南四战之地,本来就不适合做为都城所在,有了黄河一线,加上兖州为前线,邺城的确是不二选择。”

曹操深深看了他一眼,点头表示明白,然后不说什么,大踏步而出。

贾诩恭送曹操离去之后,这才望着他背影长叹一声,摇了摇头回去。

公元211年八月底,荀攸领五万人马支援东线,与夏侯渊部队会和于东郡,开始商议如何拿回山阳之举。于此同时,张辽把大军调出山阳城外,从新布下防御阵地,以图阻挡夏侯渊地入侵,保护好太史慈开凿水道。

九月初,夏侯渊听从荀攸之计炼造一批钩镰枪,加已训练,准备破张辽的铁甲连环马。

十月,两军大规模会战于钜野泽。

由于钜野泽多通水道,水网密集,土质又松软,张辽没有出动铁甲连环马应战。而曹兵的三千钩镰枪也无用武之地,两军混战数场,各有胜负。

由于张辽并未急一时,所以夏侯渊略显急躁,多方骂阵。

张辽听闻荀攸草草训练一批钩镰枪,准备来破铁甲连环马。不由当场哈哈大笑,死活不信。

十月中旬,经不过夏侯渊多话骂战,张辽再一次出动铁甲连环马。

而夏侯则亲自带领钩镰枪队上阵,准备一试威力。

钩镰枪貌似戟与枪之间,但他不像戟头那样沉重,不方便转动,又不像枪那样只能单一而刺。钩镰枪假如配合独特的地式枪法。的确能对铁甲连环马照成巨大的伤害。但现在问题是夏侯渊训练士兵不过一旬,根本习不成多大的战斗力,士兵也把握不了钩镰枪特性,所以一时间难对连环马形成什么威胁。战场上不时出现一片滑稽的现象,不少曹军步兵在夏侯渊的带领下,学着地堂刀一样,专攻下盘,时而打滚,时而猫身。钩镰枪就算钩住马蹄,但却吃不紧部位。加上连战连败下对连环马的心里阴影。根本很难撼动连环马。所以看起来就像一大批士兵,亲自翻滚到铁骑马下,等着马蹄地践踏而过。踩成肉桨,血肉模糊。虽然偶有士兵用钩镰枪钩住马蹄,但连环马上士兵机灵地解开板扣,虽然十匹马失去了整齐冲锋能力,但依然没有照成多大的影响,照进前进而来。

夏侯渊惨败而归,死伤士兵不计其数。

夏侯渊落此一败,闭关不出,与荀攸连番商议计谋。

于此同时,张浪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