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 (第2/4页)

道:“大人神算,事情应该就是这样。”

司马懿不理朱胡的阿谀奉承之色,沉声下令道:“朱胡、祖郎、耿纪、焦炳四将听令。”

被司马懿点到的四将同应一声:“末将在。”

司马懿沉声道:“你们各领一千人马,朱胡进东门、祖郎走西门,耿纪杀南门,焦炳冲北门。你们此时探清敌军兵力是首要任务,千万不要恋战。待事成之后,算你们一功。”

四将同时应喝一声,威风凌凌的踏步而去。

少时,数声炮响,曹营之中杀出几枚人马,向怀县各城门飞去。

朱胡进东门、祖郎走西门,一路毫无阻挡,便冲到城里。抬头观望,四处人迹飘渺,毫无动静,正当两人疑惑间,忽然炮声一响,金鼓三通,早已埋伏等候多时的江东军从街道、房角、屋里、树檐等地方冲出,四面八向全是身挥战甲、手拿兵器的江东士兵。朱胡、祖郎放眼望去,旗帜四处飘扬、满天红色,耳里又传来排山倒海的战鼓、号角声。

江东军声嘶力竭的呐喊冲来,气势如虹,有如万人齐声大喊之势。

朱胡、祖郎两人惊呆,心中暗暗叫苦连天,转身拔马就走。

第十四章连番斗智(四)

与朱胡、祖郎的情况恰恰有些相反,耿纪、焦炳带领一千人马在南北门虽然遇到阻截,但所遇到的阻力明显小于东西门,不过就算如此,其中的过程也是让朱胡、祖郎惊出一身冷汗。

江东军虽劣势已生,但士兵却十分顽强,每个人都将生死至之度外。

很快各个城里的情况都传到司马懿耳里。

原本可以大举进攻,司马懿却在此时忽然变的有些畏缩了。

郭嘉是把重兵放在东西门,放弃对南北门的防守吗?至少表面上看来是这样。但如果真是这样,那问题就出来了。既然郭嘉大开城门,无非就是想引诱自己在条件未成熟的情况下进城,然后用计埋伏诱杀。

但是以他的聪明才智,绝对不可能做的这明显啊?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看的出来。东西两门兵力相当强盛,南北两门看起来也不弱,假如不是自己清楚江东军的底细,还真以为他们兵强力壮呢。

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司马懿苦思冥想。照理来说,东西两门既然表现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那么应该就往南北两门进攻,但郭嘉为人诡计多端,万一做个假象,东西两门只是强个外壳,里面却空无一物?

反而是南北门先示已弱,诱自己大兵进城,然后设计伏杀呢?恩,有这个可能性。想想郭嘉的奇兵迭起,每次都不按常理出牌,司马懿越发断定郭嘉就是用这样的诡计。

“朱胡、祖郎,耿纪、焦炳,你们再仔细说一下当时的情况,千万不能有一点纰漏。”生性十分严谨的司马懿十分严肃对四将道。

朱胡等四将哪里敢怠慢,一五一十仔细的当时情景再从实描述一遍。

当朱胡说到东门如何鼓声震天,杀声雷动,多少旗号、多少士兵叠加之时,司马懿两眼珠不时的转动,他是越听越加怀疑。东西两门的情况相差无几,都是一副兵力鼎盛模样,司马懿几乎断定这是郭嘉的诡计,而真正的弱点就是在东西两门。想到此时,司马懿脸上露出得意地笑容,哼哼道:“郭嘉啊郭嘉,枉你聪明一时,却糊涂一世。如此简单的计谋怎么能逃出我的法眼,你就等着哭吧。”

司马懿正要下令,朱胡这时候献媚道:“大人英明,张浪、郭嘉在别人眼里多么历害,在大人手里还不是玩物一般,试想想曹永相与张浪多年开战,还未有一次能像大人一般,杀的张浪落荒而逃,末将能在大人手下办事,真是上辈子得到的洪福。”

司马懿为人虽然严谨。但不代表他不收马屁。而且看他样子,还十分受用。想想也是啊,太行道一役。自己威名远播,杀的张浪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正得意间,司马懿脑里忽然光芒一闪,等等,什么?太行道?司马懿全身上下吓出一身冷汗,只感觉自己全身上下立马湿透,整个人呆滞木愣。

朱胡看着司马懿发呆的表情,不由小心翼翼道:“大人,怎么了?”

司马懿这才回过神来。大呼一声万幸,用着赞许眼光看着朱胡道:

“这次还好有朱将军提醒,不然事情十分严重,待事成之后,本将军算你一功。”

朱胡哪里知道自己稀里糊涂的就立下什么功劳,不过这样功劳来地轻而易举,不用自己上阵杀敌,拼个你死我活的,不要白不要。他机灵的下跪谢恩。

司马懿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