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部分 (第2/4页)

早就作好了心里准备,李二倒也不至于因伤成疾。

从丧父之痛中振作起来的李二,第一个召见之人不是主持军务的李靖、也不是主持朝廷事务的国舅长孙无忌,出人意料的是,召见的第一个人,是工部尚书崔敬。

一番君臣之礼、劝慰之言后,李二径直问道:“崔爱卿,大明宫修筑进度如何?”

“回皇上,从太上皇驾崩那天起,大明宫已经全面停工,业已完成总规划的四分之一,虽说耽搁了一些进度,不过合理安排一下,只要钱银到位,臣有信心,在期限内完工。”崔敬对自己负责的事务,还是很上心的。

普通百姓起个房子,也就三五个月,一些豪华的大宅子,二三年也有,而皇上修筑宫殿,那都是大手笔,倾全国之力,修筑了几年,仅是完成四分之一,可见规模之大,要求之精,而事实上,大明宫在修筑过程中几经波折,继继续续,最后也是历时三朝方筑成。

“不必了”李二摆摆手说:“大肆修筑宫殿,劳民伤财,本意是修筑供太上皇安养天年,现在太上皇已驾崩,又与吐蕃开战,正是用钱之际,再修就没这个必要,至少不应在这个时候修筑,崔爱卿,你安排一下,暂停修筑大明宫。”

工程的事,不是说停就停,如散置的材材要分类堆放、一些快要盖顶的宫房也需用要完顶,免得风吹日晒下倒塌,徒费钱银、还有一些不能长期保存材料,也得妥善处置等等,李二是明白人,倒没让崔敬马上停工。

“臣遵旨,皇上宅心仁厚,体恤百姓,这是万民之福。”崔敬虽说有些遗憾,不过还是遵旨从事。

修筑大明宫,崔敬不敢从中伸黑手,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只要不往把好处往自家拿,那就没事,可以利用工程大卖人情,笼络各种关系,借花敬佛,可以收获不少人情,抛开这方面不说,作为一个工部尚书,土建工程方面的人才,看到一个伟大的作品从自己手里诞生,这是名留青史的好事,从中能获得不少荣誉和加分,可惜,李二一声令下,这个工程只能说是腰斩,重新启动,又不知等到何年何日了。

特别是在国家征战时期。

李二叮嘱了几句,崔敬这才退下,安排停工事宜。

待崔敬退下后,李二刚想批改奏折,突然发现长孙皇后呆站在窗前,半天一动不动,好像发呆一般,换作平日,她早就像红袖添香一般,亲自给自己添水或收拾案几,今天怎么有些反常。

其实,最近二天,长孙皇后的脸色都有些不大对劲。

“观音婢,你没事吧?”李二走过去轻轻握着长孙皇后的手,轻声地问道。

“啊,皇上,臣妾”李二突然出现在眼前,长孙皇后好像还吓了一跳。

“怎么啦,皇后最近心绪不宁,还在为太上皇的事伤感吗?”

长孙皇后轻轻摇了摇头,有些不太自然地说:“回皇上,不是太上皇的事,而是,而是”

没想到,长孙皇后竟然吞吞吐吐起来,李二一看更为焦急,二人婚后相濡以沫,无话不说,现在长孙皇后这般犹豫,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马上说道:“观音婢,有什么事,但说无妨,无论什么事,朕都会替你作主。”(未完待续……)

915 东窗事发

长孙皇后犹豫了一下,脑中天人交战,最后一咬牙,还是下定了决心,扭头对那些宫女侍卫等人说道:“你们全部退下。”

“是,皇后。”

听到长孙皇后说话,宫女、太监、侍卫齐应了一声,然后一个个悄无声息地退下。

“观音婢,发生了什么事?你快说,可把朕给急坏了。”李二也有些慌了,连忙问道。

能在立政殿侍候轮值的,都是信得过、历经重重考验之人,有很多国事要事都不避开他们,毕竟高高在上,需要有人保护、需要有人侍候,只有机密级别极高的,才会避开他们,李二通常的做法是到御书房商议,大臣们都知道,进御书房商谈的,都不是小事,而能御书房商谈的,都不是小人物,而是进入大唐核心的人物。

这也算是一个圈子,不过进这个圈子的条件,要求极为苛刻。

长孙皇后看到没外人后,这才小声地说:“皇上,你要先保证不动怒,臣妾才敢说。”

“好,朕保证不生气,观音婢,你现在可以说了吧,都快急死朕了。”李二想也没想,马上就应允了。

这是夫妻间的信任,也是对长孙皇后的宠爱,正所谓金口一开,尘埃落定,对于别人,李二可不会轻易许出这种承诺,不过长孙皇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