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番外八 (第2/2页)

,吓得她初来此地时,根本就不敢随意出门。然而尽管如此,生了女婴的人家,第一反应却还是扔到马桶里溺死。

不管前世今生,她何曾见过此等惨景?和这些人相比,她的那些不如意,都显得那么的苍白可笑,就连当初绝对不能接受的包办婚姻,此刻竟也觉得不算什么了。果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优越感,她这一辈子,真的已经很幸运了,但凡想要的、想争取的,都一一得到了,老天如此厚待她,她也当回报一二才是。她曾在姑姑那里,学会了全套的古代女子应该会的针线纺织刺绣技术,当日为了刷名声而学习的东西,此时却派上了用场。她亲自教导那些穷人家的女人们织布、纺棉、缝纫、刺绣,还试着依据前世短短的几次惊鸿一瞥,来改良如今落后的纺织机器,并自费建立了一个慈济院,专门收养那些被父母不要的女婴,希望有了去处之后,那些婴孩不会再被父母随意溺死。

唐缄也没闲着,他则试着在农闲时,将百姓们聚集起来,修整道路,修缮生活环境,还组织了些工程项目,竭力从办公经费里省出些钱,用来支付工钱。另外又寻些有见识的老农,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如何依据农时、土壤、地形地势来耕种,并设法将朝廷新编的农书推广下去。再就是整顿官学,每隔十天,就亲自去官学讲学,力求能为此地培养出一批秀才来。至于刑狱,则以宽为上,此地本非王化之地,他也不忍一上来便严刑峻法,未免有不教而诛之嫌。如今两年了,一系列举动尚且看不出来成效来,唐缄打算继续留任,发誓定要将此地治理出个头绪来,才肯离开,清漪很赞同丈夫的想法,并决心陪着他一起努力。

清漪此次上京,一是为公公过寿,丈夫不能脱身,她来代他尽孝,二则是为了送端哥儿回来。端哥儿已经十岁了,功课正是要紧的时候,丈夫任职地没有好先生,以前都是唐缄亲自教导孩子,眼下他脱不开身,又恐耽误了孩子,便写信给唐父,请唐父帮忙照看孙子,唐父答应了。清漪已有两年没在婆母跟前尽孝,她听婆母身边服侍的人说,婆母近来爱吃聚芳斋新出的点心,便特意起了个大早,来排队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