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才帝姬从臣身上摸走了什么?”

“火折子。”

“帝姬好快的手!……但这这这、这是天降神雷了么……救、救命!”

“闭嘴!”赵瑗又想踹他了,“方才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小觑面粉。一遇明火,威力堪比火药!”

“……啊,那个,敢问帝姬,什么叫做‘火药’?”明明他也是读书人,但为什么帝姬说得每一个字,他都听不太懂。

“……”她后悔把这家伙弄到上京来了,真的。

面粉爆炸只持续了一小会儿,冲天的气浪掀翻了屋顶之后,便渐渐平息了下来。

不少金国大臣嗷嗷叫着,指着同样狼狈的金国宫廷侍卫,连连叫骂。这回赵瑗准备的时间仓促了些,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也不够,虽然把金人弄得狼狈不堪,却并未造成什么伤亡。

赵瑗翻身跃上备好的战马,一路飞驰,将赵佶、赵桓齐齐交到了岳飞和梁红玉手中,吩咐他们立刻就走,而后带着张邦昌,向上京城一路疾驰。

她必须回去收拾残局,否则剩下的宋俘,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至于为什么她只救了赵佶和赵桓两个……

加上岳飞和梁红玉,还有随行的一些骑兵,撑死了也就一百来人,能把赵佶赵桓顺利送回燕京就不错了。要是接更多的人,非得拖后腿不可。

“唔……”

赵佶用宽大的衣袖捂着口鼻,低低咳嗽了两声,望着周围的一众脚夫,还有绝尘而去的两位土匪,忽然有些伤感,“真是……有劳诸位义士……”

“父皇。”赵桓上前一步,低声说道,“儿臣认得他们其中一些人。他们不是义士,是宋军。而方才那人的声音,似乎是个女子,似乎是……柔福……”

第38章 二帝迎归〔今晚还有一更〕

方才救下他们的那人,似乎是柔福。

赵佶怔怔地看着赵桓,很想斥责他不要胡说八道。

柔福一个娇娇怯怯的女儿家;怎会是这样凶蛮的土匪?还将他们父子二人强抢了出来!

方才那人的声音,那一口纯熟的汴梁官话;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眼神……

当真;是柔福?

赵佶惊得说不出话来。

但即便是亲口道出“柔福”二字的赵桓,也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在父子二人的记忆里,柔福一直是个娇娇怯怯的小姑娘;打小儿不敢骑马不敢上树,害怕软软的虫子,会被半夜的惊雷和闪电吓得大哭。这样一个娇养出来的帝姬;怎么会……怎么会是方才那威风凛凛;一把将他们抓走又带出城的女土匪?

他们一直想不通;自己是怎么被带出皇宫,又是怎么被带出来的。

只记得方才似乎去到了一个极冰冷的地方;没有日光;没有火烛,眼前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偎在一处瑟瑟发抖。赵佶发誓,方才那一瞬间,他肯定去到了阴曹地府。因为这世上,只有阴曹地府,才比金人的皇宫,更为恐怖阴森。

“二位官家。”一位脚夫打扮的青年上前一步说道,“还望官家快些。若是等金人追上来,再要走,便难了。”

他不卑不亢,脚边还站着一个半大不小的娃娃,看上去人畜无害。

“官家。”另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上前说道,“西军半月前出燕京,如今已到了北安州境内。若我等快马加鞭,当可在数日内,与西军接应。”

“唔……”赵佶微微皱起眉头,“你是梁……”

女将低声说道:“是梁家的人。”

方腊起义,梁氏一门惨败,男丁斩,女子没入乐籍。

这道旨意是赵佶批复的,也是赵佶亲手将梁氏满门送上了断头台。如今见到梁氏族人,忍不住有些百感交集,又有些尴尬。

赵桓轻轻咳嗽一声,替父亲解了围:“方才你说,西军?”

梁红玉低声说道:“回官家,正是西军。”

她口中的“西军”,是赵构去燕京之前,种沂带出去的那一支。那一小股人马虽少,却都是精锐,并且绝对可以信任。要接两位官家走,人太多不行,容易引人注目;人太少也不行,难以保护官家周全。现今出燕京、又入北安州的这一支西军,恰恰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桓转头看着赵佶,长揖及地:“请父皇示下。”

“唔……”

赵佶沉吟半晌,又慢慢地踱了会儿步子,才皱着眉头说道,“如此,便先去北安州罢。梁氏,你留下来接应方才的那两人。唔,若是柔福,若是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